时间: 2025-04-30 13:19: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19:54
“旁求俊彦”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从旁边寻求杰出的人才。其中,“旁”指的是旁边、侧面,“求”是寻求、寻找,“俊彦”则指才智出众的人。整个成语强调的是在常规途径之外,通过特别的方式或渠道去寻找和选拔优秀的人才。
在文学作品中,“旁求俊彦”常用于描述君主或领导者为了国家的繁荣或组织的成功,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类似的表达,如“不拘一格降人才”,则更为常见。在专业领域,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强调招聘策略的创新和多元化。
同义词:
反义词:
“旁求俊彦”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古代**对于人才选拔的一种理想化追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社会中,它更多地被用于比喻和象征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选拔人才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儒家思想强调“选贤与能”,而“旁求俊彦”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被用来强调人才选拔的多元化和创新性,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相契合。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开放、包容和创新的精神。它鼓励人们不拘泥于传统,勇于探索和发现新的人才。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鼓励自己在学*和工作中不拘一格,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途径,以发现和培养自己的潜力。
在诗歌中,可以将“旁求俊彦”融入到对人才选拔的赞美中:
不拘一格降人才,旁求俊彦显英才。
创新思维破旧规,明日之星今夜来。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君王在宫廷中与众臣商议,目光远大,寻求杰出人才的场景。在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首节奏明快、充满活力的音乐,以体现这个成语所蕴含的积极和创新精神。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ast a wide net”或“look beyond the usual suspects”,都强调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寻找人才。这些表达虽然在字面上与“旁求俊彦”不同,但在意义上是相通的。
“旁求俊彦”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代*对于人才选拔的理想,也与现代社会对于多元化和创新人才管理的需求相契合。在个人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对于人才选拔和创新的重视。
旁求俊彦,启迪后人。
1.
【旁】
(形声。从二阙,方声。本义:大;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旁,溥也。 、 《广雅》-旁,广也。 、 《书·太甲上》。传:“旁,非一方。”-旁求俊彦。 、 张衡《东京赋》-群后旁戾。
2.
【求】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裘”的古字。皮衣。
【引证】
《汉书》-乐正求。
3.
【俊】
(形声。从人,雋(jùn)声。本义:才智超群的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俊,材千人也。 、 《春秋繁露·爵国》-十人者曰豪,百人者曰杰,千人者曰俊,万人者曰英。 、 《鹖冠子·能天》-德万人者谓之俊。 、 《礼记·王制》-俊士。 、 《礼记·月令》-赞杰俊。
【组词】
俊选、 俊良、 俊物、 俊群
4.
【彦】
(形声.小篆字形。从彣(wén),厂(hǎn)声。彣,有文采。本义:有才学的人)贤士。才德出众的人;贤才;俊才。
【引证】
《说文》-产,美士有彣也。 、 《尔雅》-美士为彦。 、 《礼记·大学》-人之彦圣。 、 《诗·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组词】
彦哲、 彦圣、 俊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