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00: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00:12
旁枝末节 的字面意思是指树的旁枝和末端的小枝,比喻事物中不重要的部分或细节。基本含义是指那些次要的、不重要的细节或部分,通常与主要内容或核心问题相对。
在文学作品中,旁枝末节 常用来形容叙述中不重要的细节,有时作者会故意加入这些细节以增加故事的真实感或丰富性。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词来提醒对方不要过分关注不重要的细节,而应聚焦于主要问题。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商业谈判中,这个词可能用来指代那些不影响大局的小问题。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程度和语境的适应性。例如,“琐碎”可能更强调事物的微小和不重要,而“细枝末节”则更侧重于事物的次要性和细节性。
旁枝末节 这个词汇源自对自然界树木的观察,后来被引申到语言中,用以比喻那些不重要的、次要的部分。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汇就已经出现,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含义逐渐固定下来。
在文化中,旁枝末节** 常常与“抓大放小”的哲学思想相联系,强调在处理问题时应抓住主要矛盾,不要被次要问题所困扰。这种思想在社会管理和个人生活中都有所体现。
旁枝末节 这个词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轻微的负面,因为它暗示了不重要和被忽视的感觉。在思维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区分主次,不要在不必要的细节上浪费时间和精力。
在我的工作中,我经常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有一次,我因为过于关注数据的旁枝末节而忽视了整体趋势,导致分析结果出现偏差。这次经历让我深刻理解到区分主次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生活的森林里,我们穿梭, 旁枝末节,轻轻掠过, 心中牢记,那主干的方向, 引领我们,向光明前行。”
想象一片茂密的森林,阳光透过树冠,照射在旁枝末节上,形成斑驳的光影。这种景象可以与旁枝末节 这个词联系起来,形成一种视觉上的联想。在听觉上,可以想象风吹过树枝的声音,这些细微的声音就像是生活中的旁枝末节。
在英语中,旁枝末节 可以对应为 "trivial details" 或 "minor details"。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也有类似的含义,即指那些不重要或次要的细节。
旁枝末节 这个词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它帮助我区分主次,避免在不必要的细节上浪费时间。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如何在不同语境中恰当地使用这个词,并意识到它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应用。
1.
【旁】
(形声。从二阙,方声。本义:大;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旁,溥也。 、 《广雅》-旁,广也。 、 《书·太甲上》。传:“旁,非一方。”-旁求俊彦。 、 张衡《东京赋》-群后旁戾。
2.
【枝】
(形声。从木,支声。本义:主干上分出的茎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枝,木别生条也。 、 《素问·移精变气论》-草荄之枝。 、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千朵万朵压枝低。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不蔓不枝。 、 宋·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 宋·洪迈《容斋续笔》-正用一枝鸣。
【组词】
枝任、 枝末、 枝主、 枝杪、 枝柯、 枝干
3.
【末】
(指事。金文字形。“木”上加一点,指明树木末梢所在处。本义:树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末,木上曰末。 、 《孟子》-不揣其本,而齐其末。 、 《淮南子·地形》-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 、 《左传·哀公十一年》-末大必折。
【组词】
末大、 末大必折、 末杪、 末梢
4.
【节】
(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
同本义。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引证】
《说文》-節,竹约也。 、 左思《吴都赋》-苞笋抽节。 、 《晋书·杜预传》-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 《易·说卦》-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组词】
节根、 节旄、 节粉、 节槎、 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