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2:10: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2:10:31
不容分说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不容许别人进行解释或辩解。基本含义是指在某种情况下,不容许对方有任何解释的机会,通常用于描述一种强硬、果断或不容置疑的态度。
不容分说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由“不容”和“分说”两个词组成。在古代汉语中,“不容”意味着不容许,“分说”则是指分辩、解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和权威,因此 不容分说** 这个成语常常用来描述权威人物或集体决策的不可挑战性。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也反映了在某些情况下,个人意见和解释的空间被压缩。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强硬、不容置疑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权威、命令或强制。在情感上,它可能引起一种压迫感或无奈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领导不容分说地做出决策的情况,虽然感到无奈,但也理解在某些紧急情况下需要这样的果断。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降临,星辰不容分说地闪烁,诉说着宇宙的秘密。”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个坚定的人物形象,站在高处,不容任何人接近或质疑。听觉上,可能是命令式的语气,不容任何反驳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take no for an answer" 或 "no room for negotiation",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意思相似。
不容分说 这个成语在描述强硬态度和不容置疑的情境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反映了语言的精确性,也揭示了文化和社会中对权威和集体主义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准确性。
怎么不由分说,便将我飞拳走踢只是打。
宝钗~,笑灌了湘云一杯。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容】
(会意兼形声。小徐本“从宀,谷(gǔ)。”大徐本看作会意。“宀”是房屋,“谷”是空虚的山洼,都有盛受的意思。本义:容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容,盛也。 、 《易·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 《汉书·五行志》-言宽大包容。 、 《荀子·解蔽》-故曰心容。 、 《史记·乐书》-广则容奸。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可容一人居。
【组词】
容隐、 容足、 容接、 容盛、 容民、 容民畜众、 容畜、 容受、 容放
3.
【分】
所分之物,整体中的一部分。
【引证】
《孙子·谋攻》-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
【组词】
股分;部分;分资、 分例、 分均
分际,合适的界限。
【引证】
《水浒传》-两个正斗到分际。
【组词】
分际、 分直
4.
【说】
古语的读法。 同: 悦
【引证】
《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战国策·魏策》-秦王不说。 、 《韩非子·内诸说上》-宣王说之。 、 《韩非子·五蠹》-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