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5:17: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17:55
“大管”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可以有多种含义,具体取决于上下文。字面意思通常指的是一种大型的管状物体或乐器,如管弦乐队中的低音管(也称为巴松管)。在其他语境中,它可能指代某种管道系统中的大型管道,或者在口语中用来形容某物体积庞大。
“大管”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基本结构和含义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使用范围和含义有所扩展,但基本概念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大管”可能与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相关联,如铁路、输油管道等,这些都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志。
“大管”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力量、规模和宏伟。在情感上,它可能引起敬畏或赞叹,尤其是在描述大型工程或音乐表演时。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参观一个工业展览时看到过各种大型的管道系统,这些“大管”展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巨大成就。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大管”:
晨曦中,大管的低吟 穿越城市的喧嚣, 如同古老的颂歌, 唤醒沉睡的灵魂。
想象一下,一个巨大的管风琴在教堂中奏响,其低沉的音调通过“大管”传递出来,这种场景不仅视觉上宏伟,听觉上也极为震撼。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big pipe”或“large pipe”,但在音乐领域,“bassoon”(巴松管)是一个更专业的对应词汇。
通过对“大管”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意识到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无论是在文学、口语还是专业领域,它都能有效地传达特定的意义和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对于丰富表达和深化理解至关重要。
1.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2.
【管】
(形声。从竹,官声。本义:一种类似于笛的管乐器。后泛指管乐器)。
中国古代的一种管乐器,起初用玉制成,改用竹,有六孔,长一尺。后泛指管乐器。
【引证】
《说文》-管,如箎,六孔,十二月之音,物开地牙,故谓之管。 、 《诗·周颂·有瞽》-箫管备举。 、 《淮南子·原道》。注:“管,箫也。”-建钟鼓,列管弦。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 《孟子·梁惠王下》-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
【组词】
管色、 管儿、 管弦、 管说、 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