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09: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09:04
巧立名色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巧妙地设立各种名目或名堂。基本含义是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巧妙地创造出各种名目或理由,通常带有贬义,暗示这种行为可能是不诚实或不正当的。
在文学作品中,巧立名色 可能用来描述一个角色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采取的狡猾手段。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批评某人为了逃避责任或获取不正当利益而找借口。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商业,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那些试图通过复杂的策略或条款来规避规则的行为。
同义词:弄虚作假、巧设名目、玩弄手段 反义词:光明正大、坦诚相待、直言不讳
巧立名色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诚实和正直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但其核心含义——通过不正当手段设立名目——保持不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实和正直被视为重要的道德品质。因此,巧立名色 这个词汇在中国社会中通常带有负面含义,用来批评那些不诚实的行为。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不诚实和欺骗。在表达中,我会避免使用这个词汇来描述正面或诚实的行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商家为了吸引顾客而巧立名色,提供看似优惠但实际上并不实惠的服务。这让我对商家的诚信产生了怀疑。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这虚伪的舞台上,
巧立名色,编织谎言,
诚信的光芒,
被阴谋的阴影所掩盖。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个戴着面具的人,面具上写着各种名目,暗示其不诚实的行为。在听觉上,这个词汇可能让我联想到紧张的背景音乐,增强其负面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creating false pretenses" 或 "setting up a facade",它们都传达了通过虚假手段设立名目的意思。
巧立名色 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重要的表达,用来批评不诚实的行为。它在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汉语,并在表达中避免不诚实的行为。
我这里佛自解放光,不似世上一等魍魉匠、魍魉僧巧立名色,诳人钱财也。
1.
【巧】
(形声。从工,丂(kǎo)声。“工”有精密、灵巧义。本义:技艺高明、精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巧,技也。 、 《墨子·贵义》-利于人,谓之巧。 、 《庄子·天道》-刻雕众形,而不为巧。 、 马融《长笛赋》-工人巧士。 、 明·魏学洢《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组词】
巧思、 巧工、 巧任、 精巧;工巧、 巧夺天孙、 巧舌、 巧便、 小巧、 手巧
2.
【立】
(会意。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笔直的站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立,侸也。 、 《易·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 《史记·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乡立。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持璧却立。 、 《韩非子·喻老》-立有间。 、 宋·欧阳修《归田来》-卖油翁释担而立。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或立或卧。
【组词】
挺立、 坐立不安;把电线杆立起来;肃立、 立托、 立容、 立戟、 立谈
3.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名,自命也。 、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 、 《孟子》-名之曰幽厉。 、 《庄子·天运》-名公器也。 、 《乐府诗集》-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 、 《聊斋志异·促织》-自名“蟹壳青”。
【组词】
名品
4. 【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