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8:55: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8:55:27
“巧舌如簧”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人的口才非常好,说话像簧片一样灵活、动听。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赞美某人说话技巧高超,能够巧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在辩论中占据优势。
在文学作品中,“巧舌如簧”常用来形容主角或反派的口才,增强人物形象的鲜明性。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称赞朋友或同事的沟通能力。在专业领域,如法律、销售或公共演讲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那些能够有效说服他人的专业人士。
同义词:
反义词:
“巧舌如簧”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其中“巧舌”指的是灵活的舌头,“如簧”则是比喻舌头像簧片一样灵活。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已有记载,如《左传》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和语境有所变化,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口才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交技能。在古代,能够巧舌如簧的人往往能够在政治、商业等领域取得成功。因此,这个成语也反映了社会对于口才的重视。
“巧舌如簧”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正面的,它让人联想到那些能够巧妙地表达自己、说服他人的人。在某些情况下,这个成语也可能带有一定的负面含义,如果过度使用,可能会让人感觉过于圆滑或不真诚。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销售人员,他的口才真是巧舌如簧,总能用各种理由说服我购买产品。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个成语的实际应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巧舌如簧动四方,言辞巧妙胜千军。
一语既出风云变,万众倾心听其音。
在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个演讲者在台上激情澎湃地演讲,听众全神贯注地聆听。在听觉上,我可以联想到那种流畅、有节奏的演讲声音,让人不由自主地被吸引。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silver-tongued”或“eloquent”,它们都用来形容那些说话动听、有说服力的人。这些词汇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类似的含义和应用。
“巧舌如簧”这个成语不仅是对口才的一种赞美,也是对沟通技巧的一种肯定。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学优秀的沟通技巧,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这个商人~,把次品说成是优等品,欺骗消费者。
1.
【巧】
(形声。从工,丂(kǎo)声。“工”有精密、灵巧义。本义:技艺高明、精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巧,技也。 、 《墨子·贵义》-利于人,谓之巧。 、 《庄子·天道》-刻雕众形,而不为巧。 、 马融《长笛赋》-工人巧士。 、 明·魏学洢《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组词】
巧思、 巧工、 巧任、 精巧;工巧、 巧夺天孙、 巧舌、 巧便、 小巧、 手巧
2.
【舌】
(会意。从干,从口。本义:舌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舌,在口所以言也,别味也。从干,从口,会意。言犯口而出,食犯口而入也。 、 《易·说卦》-兑为口舌。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心在窍为舌。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组词】
舌举、 舌挢不下、 舌刺刺、 舌敞唇穿、 舌簧、 舌干唇焦
3.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如,从随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有律以如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柳宗元《三戒》-犬皆如人意。
【组词】
如命、 如志、 如令
4.
【簧】
(形声。从竹,黄声。本义:乐器中用以发声的薄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簧,笙中簧也。 、 《诗·秦风·车邻》-并坐鼓簧。 、 《礼记·月令》-调竽笙竾簧。 、 《楚辞·忧苦》-愿假簧以舒忧兮。
【组词】
簧言、 簧口、 簧口利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