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15: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15:19
词汇“烛银”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者特定领域的术语。由于缺乏广泛的使用和明确的定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由于“烛银”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基本定义。它可能是指某种与蜡烛或银有关的物质、颜色、光泽或者象征意义。
在文学作品中,“烛银”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柔和、温暖的光泽,类似于烛光与银色结合的效果。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如果没有特定的定义,这个词汇可能不会被使用。
由于“烛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以下例句可能更多是想象性的:
同义词可能包括“银辉”、“银光”等,反义词则可能难以确定,因为它不是一个标准词汇。
由于“烛银”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难以追溯。
在某些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烛银”可能被赋予特殊的象征意义,比如代表纯洁、高贵或者神秘。
“烛银”可能让人联想到温暖、宁静的夜晚,或者是某种古老、优雅的氛围。
由于“烛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的例子可能较为罕见。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烛银”作为一种形容词,用来描绘某种独特的光影效果或者情感氛围。
结合图片或音乐,“烛银”可能让人联想到柔和的烛光、银色的月光或者是某种宁静的旋律。
由于“烛银”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可能不存在。
“烛银”作为一个词汇,可能在特定的语境或文学作品中有其独特的使用方式和象征意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其准确性和恰当性。
1.
【烛】
(形声。从火,蜀声。本义:古代照明用的火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燋也。未爇曰燋,执之曰日烛,树地曰庭燎。苇薪为之,小者麻蒸为之。-烛,庭燎大烛也。 、 《仪礼·燕礼》-执烛于西阶上。 、 《周礼·司烜氏》。注:“树于门外,曰大庭燎。”-共坟烛庭燎。 、 《礼记·曲礼》-独不见跋。 、 《仪礼·士丧礼》注-火在地曰燎,执之曰烛。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举烛者,尚明也。 、 《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 陆游《雪夜感旧》-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
【组词】
烛火、 烛炬
2.
【银】
(形声。从金,艮(gèn)声。本义:一种白色金属,通称银子)。
同本义 。一种白色的金属元素,能发出响亮声音,有延展 性和良好的韧性,可达到高度抛光状态,在化合物中主要以一价形式存在,是所有物质中具有最高导热性和导电性的物质,在自然界中以自生式共生状态(如在脆银矿、辉银矿、淡红银矿、深红银矿和角银矿中)存在——元素符号Ag。
【引证】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钿头银篦。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金银华美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