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27: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27:38
“烛阴”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烛光照射不到的阴影部分。基本含义通常指的是在明亮的光线下,由于物体的遮挡而形成的暗区。
在文学中,“烛阴”常用来形容一种幽暗、神秘或悲伤的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摄影或舞台设计中,可能会用来描述光影效果。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烛阴”更特指烛光下的阴影,而“暗影”和“阴影”则更泛指任何光线下的暗区。
“烛阴”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可能用于描述室内烛光下的阴影。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物理意义上的阴影,也用于比喻和象征。
在**传统文化中,“烛阴”可能与幽静、深邃的意境相关联,常出现在古典文学作品中,用以营造一种古朴、神秘的氛围。
“烛阴”这个词给我一种沉静、内省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夜晚、孤独和深思。在表达上,它可以用来形容一种深沉的情感状态。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在古老的图书馆中,我体验到了“烛阴”的氛围。那里的书架和角落都笼罩在柔和的烛光下,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烛阴”:
在烛阴的角落,
时间静静流淌,
古老的书籍,
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老图书馆的画面,烛光在书架间投下长长的阴影。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古典或轻柔的旋律,如巴赫的《Air on the G String》,来增强“烛阴”带来的宁静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andlelight shadow”,但这个词组在英语中并不常用,也不具有“烛阴”在中文中的那种文化和情感深度。
通过对“烛阴”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文学和情感表达中的重要性。这个词不仅描述了物理现象,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词汇的多维度应用,以丰富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1.
【烛】
(形声。从火,蜀声。本义:古代照明用的火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燋也。未爇曰燋,执之曰日烛,树地曰庭燎。苇薪为之,小者麻蒸为之。-烛,庭燎大烛也。 、 《仪礼·燕礼》-执烛于西阶上。 、 《周礼·司烜氏》。注:“树于门外,曰大庭燎。”-共坟烛庭燎。 、 《礼记·曲礼》-独不见跋。 、 《仪礼·士丧礼》注-火在地曰燎,执之曰烛。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举烛者,尚明也。 、 《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 陆游《雪夜感旧》-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
【组词】
烛火、 烛炬
2.
【阴】
(会意。从阜(fù),从侌,侌(yīn)亦声。阜,土山,从阜多与地形有关。简化字属会意,表示月夜笼罩山冈,很阴暗。本义: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陰,誾也。山之北,水之南也。从阜,从侌。 、 《易·中孚》。按,二在兑泽之中,艮山之下,故称阴。-鸣鹤在阴。 、 《周书·王会》-壜上张赤挛阴羽。 、 《诗·大雅·公刘》-相其阴阳。 、 《周礼·大司乐》-阴竹之管。 、 《周礼·柞氏》-令剥阴木而水之。 、 《列子·汤问》-达于汉阴(汉水南岸)。 、 唐·李朝威《柳毅传》-洞庭之阴。 、 清·姚鼐《登泰山记》-阴谷皆入济。 、 清·姚鼐《登泰山记》-其阴,济水东流。(阴:泰山的北面。)
【组词】
阴山背后、 阴木、 阴竹、 阴滨、 阴麓、 阴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