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2:50: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2:50:36
词汇“河门海口”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常用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定义。根据字面意思,“河门”可能指的是河流入海口的地方,而“海口”则通常指的是河流入海的地方。因此,这个词汇可能指的是河流的出口,尤其是指河流流入大海的地方。
由于“河门海口”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并不常见。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汇,可能是用来描述地理特征或者象征性地表达某种意义。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会被使用,除非是在特定的地理或环境科学讨论中。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以下示例句子可能并不准确或自然:
由于“河门海口”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不详。可能是由“河门”和“海口”两个词汇组合而成,用来描述特定的地理现象。
在特定的地理或环境文化中,“河门海口”可能被用来描述重要的自然景观或生态区域。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宽广的海洋、壮观的河流交汇处,以及丰富的生态系统。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个人应用可能不多。如果在一个地理或环境科学的项目中,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汇来描述特定的地理特征。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河门海口”作为一个象征性的地点,代表新的开始或广阔的可能性。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河流汇入海洋的壮观景象;结合音乐,可能会选择宏伟或悠扬的旋律来表达这种广阔的感觉。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描述河流汇入海洋的概念是普遍的。
“河门海口”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描述特定地理现象的方式。在学习和使用语言时,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世界。
你忒河门海口,不要我拣好的,我不道的拣好的去哩。
1.
【河】
(形声。从水,可声。本义:黄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河,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 、 《书·禹贡》-导河积石。 、 《列子·汤问》-河阳之北。 、 《吕氏春秋·慎行论》-三豕涉河。
【组词】
河堧、 河湟、 河朔、 河洛、 河堑
2.
【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双扇门,门)。
同本义 。房屋垣墙等建筑物,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古代门与户有别,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区域曰门。
【引证】
、 《白虎通》-五祀,门以闭藏自固也。 、 《墨子·号令》-门常闭。 、 陶渊明《归去来辞》-门虽设而常关。
【组词】
门阑、 门钉、 门楔、 门吊儿、 门坎
3.
【海】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引证】
《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 、 《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祖天地之左海也。 、 《孟子·告子下》-孙叔敖举于海。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前途似海。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
【组词】
近海、 沿海、 海岳、 海藏
4.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