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23:39: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23:39:00
“不惜”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不吝惜、不顾惜。它通常用来表示在某种情况下,为了达到某个目的或实现某个目标,愿意付出极大的代价或牺牲。
在文学作品中,“不惜”常用于描述人物的决心和牺牲精神,如“他为了国家的独立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口语中,这个词可以用来强调某人的决心或牺牲,例如“为了这次考试,她不惜熬夜复*”。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中,“不惜”可能用来描述为了达到经济目标而不惜一切代价的行为。
“不惜”这个词汇源于古代汉语,其结构为“不”(否定)+“惜”(吝惜),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意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频率和语境有所扩展。
在**文化中,“不惜”常常与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个体对集体或目标的忠诚和承诺。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也常用于描述那些为了社会利益或国家利益而做出巨大牺牲的人。
“不惜”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佩和感动,因为它体现了人的坚韧和无私。在表达中,它常用来强调某人的决心和牺牲,从而增强语句的情感强度。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为了帮助学生提高成绩,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不惜”这个词的实际意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不惜”:
星光不惜夜的寂寞,
只为照亮旅人的归途。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战士在战场上不惜牺牲的画面,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悲壮的音乐来增强这种牺牲精神的氛围。
在英语中,“不惜”可以对应为“at all costs”或“regardless of the cost”,在不同文化中,这种不惜代价的行为都体现了对目标的执着和牺牲精神。
通过对“不惜”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表达决心和牺牲时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情感表达力。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惜】
(形声。从心,昔声。本义:哀痛,哀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惜,痛也。 、 《楚辞·惜誓序》-惜者,哀也。 、 汉·贾谊《论积贮疏》-为陛下惜之。 、 宋·苏洵《六国论》-惜其用武不终。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岁月为可惜。
【组词】
可惜、 痛惜、 惜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