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8:13: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8:13:19
悬鹑百结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悬挂的鹌鹑,百结的衣裳”。这个成语形容衣衫褴褛,破烂不堪的样子。其中,“悬鹑”指的是悬挂着的鹌鹑,比喻衣衫破烂;“百结”则是指衣裳上有很多补丁。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物的贫困潦倒,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曾用此成语形容自己的衣着。
口语语境:在日常口语中,这个成语较少使用,通常会被更通俗的表达如“破破烂烂”所替代。
专业领域:在历史或文学研究领域,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描述特定历史时期的贫困状况或文学作品中的特定形象。
同义词:衣衫褴褛、破衣烂衫、褴褛不堪
反义词:衣冠楚楚、锦衣玉食、华丽夺目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可以推测它源自古代对贫困生活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贫困状态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衣着是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因此,悬鹑百结这个成语在描述贫困时,也反映了社会对衣着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以贫困、落魄的联想,可能会引起同情或悲哀的情感反应。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历史人物或文学作品中的贫困形象时,可以准确传达出那种贫困潦倒的感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衣衫悬鹑百结,心却如玉。”
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衣衫褴褛的人,衣裳上满是补丁;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吹过破衣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agged clothes”或“tattered garments”,但这些表达没有悬鹑百结这样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悬鹑百结这个成语虽然不常在现代口语中使用,但在文学和历史描述中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它不仅描述了物质上的贫困,也反映了社会对衣着的重视和文化的深层含义。在学*汉语和理解**文化时,了解这样的成语是非常重要的。
~,伛偻道上。
1.
【悬】
(形声。从心,县声。本作“县”,象断首倒挂,后加“系”。假借为行政区域的“县”后,另加“心”字表示悬挂。本义:吊挂)。
同本义。
【引证】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悬者植梯接之。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以叵幅悬之。 、 清·张廷玉《明史》-倒悬之。
【组词】
悬丝诊脉、 悬壁
2.
【鹑】
鹌鹑的简称 。古称羽毛无斑者为鹌,有斑者为鹑。后混称为鹌鹑。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一种迁徙性雉类猎鸟,约18厘米长,上部棕黑色而有皮黄斑点,喉部呈黑白二色,胸部为发红色的皮黄色,腹部呈白色。
【引证】
《诗·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鹑兮。
3.
【百】
(会意。从一,从白。“白”假借为“百”。本义:数词)。
十个十。一百,100。
【引证】
《说文》-百,十十也。 、 《淮南子·时则》-律中百钟。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组词】
百辆之迎、 百日、 百户
4.
【结】
用绳、线、皮条等绾成的疙瘩
【组词】
蝴蝶结
关键。
【引证】
《管子》-诚信者,天下之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