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11: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11:25
“悬首吴阙”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将头悬挂在吴国的宫阙之上”。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历史**,通常用来形容英勇牺牲或被敌人残忍杀害的情景。
在文学作品中,“悬首吴阙”常用来描绘悲壮的战争场面或英雄牺牲的情景。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或军事相关的讨论中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这个成语可能会被详细分析其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悬首吴阙”源自古代历史,具体可能涉及吴国与敌对国家的战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泛指任何英勇牺牲的情景,而不仅仅是吴国的历史**。
在文化中,“悬首吴阙”象征着忠诚和牺牲精神。这种精神在的历史和文学中一直被推崇,尤其是在描述英雄人物和战争场面时。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悲壮和崇高的情感,让人联想到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对忠诚的思考。
在学*和研究**历史时,我曾遇到过“悬首吴阙”这个成语,它让我深刻理解了古代英雄的牺牲精神和忠诚价值。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英雄悬首吴阙,留下千古传颂的忠诚。”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将军在战败后,毅然将自己的头颅悬挂在城墙之上,背景是战火纷飞的天空。这样的画面充满了悲壮和崇高。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artyrdom”(殉道),但“悬首吴阙”更具体地指向了牺牲的方式和地点,具有更强烈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悬首吴阙”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描绘了英勇牺牲的情景,也反映了古代*的忠诚和牺牲精神。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并深化对文化传统的认识。
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灭吴也。
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员(字子胥)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夫差听信谗言,赐伍子胥宝剑一把自尽。伍子胥临死时说:“把我的眼睛挖出放到吴国东城门上,让我看到越国将来消灭吴国。”没过多久,吴国被越国所灭
明·梁辰鱼《浣纱记·允降》:“誓当~,以谢先灵。”
1.
【悬】
(形声。从心,县声。本作“县”,象断首倒挂,后加“系”。假借为行政区域的“县”后,另加“心”字表示悬挂。本义:吊挂)。
同本义。
【引证】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悬者植梯接之。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以叵幅悬之。 、 清·张廷玉《明史》-倒悬之。
【组词】
悬丝诊脉、 悬壁
2.
【首】
(象形。金文字形,上面是头发和头皮,用以表示头盖;下面是眼睛,用以代表面部。本义:头)。
同本义。
【引证】
《汉书·天文志》-首,阳也。 、 《楚辞·九歌·国殇》-首身离兮心不惩。 、 《诗·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 《诗·邶风·静女》-搔首踟蹰。 、 《战国策·燕策》-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 《聊斋志异·狼三则》-以刀劈狼首。
【组词】
昂首;叩首;搔首;首功、 首虏、 首枕其股、 首丘、 首身分离
3.
【吴】
(会意。从口,从矢。矢(zè),象头的动作。合起来表示晃着头大声说话。本义:大声说话,喧哗) 同本义。
【引证】
《诗·周颂·丝衣》。传:“吴,哗也。”-不吴不敖,胡考之休。
4.
【阙】
去除。
【引证】
《周礼》-以待会而考之,亡者阙之。
挖掘。
【引证】
《左传》-若阙地及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