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1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18:06
词汇“悬险”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旧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悬”通常指悬挂、未决或不确定的状态,“险”则指危险或风险。结合起来,“悬险”可能指的是一种处于危险或风险之中且状态未决的情况。
由于“悬险”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悬”和“险”两个字组合而成的复合词,用以形容一种特定的危险状态。
在古代社会,由于技术和安全措施的限制,许多工程和建筑可能处于“悬险”状态,这个词可能在当时更为常用。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某些危险或不确定的情况时,可以使用“悬险”来增强表达的紧迫感。
在创作中,可以将“悬险”用于描述故事情节的高潮部分,如:“夜幕下,孤岛上的灯塔显得格外悬险,仿佛是通往未知世界的唯一指引。”
由于“悬险”是一个较为特定的词汇,它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通过描述性的短语来表达相似的意思。
“悬险”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但它能够精确地描述一种危险且不确定的状态,对于增强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有一定的作用。在学习语言时,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1.
【悬】
(形声。从心,县声。本作“县”,象断首倒挂,后加“系”。假借为行政区域的“县”后,另加“心”字表示悬挂。本义:吊挂)。
同本义。
【引证】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悬者植梯接之。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以叵幅悬之。 、 清·张廷玉《明史》-倒悬之。
【组词】
悬丝诊脉、 悬壁
2.
【险】
(形声。从阜,佥(qiàn)声。从“阜”,与地势有关。本义:地势高低悬殊,难以通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险,阻难也。 、 《礼记·少仪》-军旅思险。 、 《列子·汤问》-毕力平险。 、 《左传·成公二年》-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 《易·坎》-地险,山川丘陵也。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险以远。 、
【组词】
险瘠、 险易、 险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