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4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43:20
“梯崖”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术语,它可能是一个组合词,由“梯”和“崖”两个字组成。字面意思可能是指像梯子一样的悬崖,即悬崖的形状或结构类似于梯子。
由于“梯崖”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险峻的山崖,或者比喻人生的艰难阶段。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具体的自然景观。在专业领域,如地质学或地理学中,它可能指的是一种特定的地形特征。
由于“梯崖”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梯”和“崖”两个字直接组合而成,用来形容一种特定的地形或景观。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梯崖可能被赋予特殊的象征意义,比如代表挑战、困难或人生的阶梯。
梯崖可能让人联想到危险、挑战和壮丽,它可能激发人们的冒险精神和对自然界的敬畏。
在日常生活中,梯崖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难以克服的困难或挑战。例如,一个人可能会说:“我面临的财务问题就像是一座梯崖,需要一步步攀登。”
在诗歌中,梯崖可以被用来形容人生的起伏:
人生如梯崖, 步步皆险峻。 攀登需勇气, 登顶见光明。
梯崖可能让人联想到陡峭的山崖和呼啸的风声,这些视觉和听觉的联想可以增强对这一词汇的理解和感受。
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梯崖”的词汇,但类似的自然景观或概念可能存在,比如英语中的“cliff”或“precipice”。
通过对“梯崖”这个词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它在描述自然景观和比喻人生挑战时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虽然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语言表达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1.
【梯】
(形声。从木,弟声。本义:便利人上下攀登(尤其建筑物)的用具或设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梯,木阶也。 、 《史记·孟荀传》-为云梯之械。 、 《墨子·公输》-闻子为梯。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身登青云梯。 、 《资治通鉴·唐纪》-梯而下之。
2.
【崖】
(形声。从山,厓(yá)声。本义:岸;水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崖,高边也。 、 《说文句读》-崖,岸。高边也。…此云高边,崖则水之边而峭高者也。 、 《荀子·劝学》-渊生珠而崖不枯。 、 《尔雅·释丘》。按:“厓之峻而高者,岸也,即岸也。”-望厓洒而高岸。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伯有廷劳于黄崖。 、 《庄子·秋水》-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 《庄子·山水》-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 、 宋·沈括《梦溪笔谈》-穹崖巨谷。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蹑履登崖。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石崖侧削。 、 《徐霞客游记》-四眺重崖,皆悬绝无径,而西崖尤为峻峭。
【组词】
崖谷、 崖口、 崖垠、 崖畔、 崖岭、 崖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