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13: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13:18
“丹崖”一词的字面意思是红色的悬崖。其中,“丹”指的是红色,常用于形容颜色鲜艳或热烈的事物;“崖”则是指陡峭的山边或悬崖。因此,“丹崖”通常用来描述那些颜色鲜红、形态陡峭的岩石或山壁。
在文学作品中,“丹崖”常被用来营造一种壮丽或神秘的氛围。例如,在描述古代神话或仙境时,丹崖可能象征着不朽或超凡脱俗的境界。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地理或旅游语境中,比如介绍某个著名的红色岩石景点。
“丹崖”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丹”和“崖”两个汉字组合而成。在古代文学中,这个词汇就已经出现,用以描述自然景观。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红色常与吉祥、繁荣和热情相关联。因此,“丹崖”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描述,也可能带有一定的文化象征意义,尤其是在涉及传统或神话故事的语境中。
“丹崖”这个词给我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上的震撼。它让我联想到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神秘的古代传说,激发了我对探索和冒险的向往。
在我的旅行经历中,曾有幸亲眼目睹一处著名的丹崖景观。那里的红色岩石在阳光下闪耀着独特的光芒,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丹崖”:
在丹崖之巅,
红霞映照着古老的传说,
每一块岩石,
都诉说着不朽的故事。
想象一幅画面:夕阳下的丹崖,红色的岩石在金色的阳光中显得格外耀眼。配合上悠扬的古筝音乐,这种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可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不常见,因为“丹崖”具有较强的地域和文化特色。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自然景观可能被称为“red cliffs”或“crimson cliffs”,但缺乏“丹崖”所蕴含的文化和象征意义。
通过对“丹崖”这个词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文学和自然景观描述中的重要性。这个词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地理描述,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词汇的多维度理解和应用。
1.
【丹】
(象形。甲骨文字形,外面框框象矿井形,里边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表示那里有丹砂。本义:辰砂,朱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丹,巴越之赤石也。象采丹井。 、 《书·禹贡》-砺砥砮丹。 、 《山海经·大荒北经》-有始州之国,有丹山。 、 《荀子·正论》-加之以丹矸。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入所罾鱼腹中。
【组词】
丹矸、 丹砂、 丹砾、 丹铅
2.
【崖】
(形声。从山,厓(yá)声。本义:岸;水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崖,高边也。 、 《说文句读》-崖,岸。高边也。…此云高边,崖则水之边而峭高者也。 、 《荀子·劝学》-渊生珠而崖不枯。 、 《尔雅·释丘》。按:“厓之峻而高者,岸也,即岸也。”-望厓洒而高岸。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伯有廷劳于黄崖。 、 《庄子·秋水》-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 《庄子·山水》-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 、 宋·沈括《梦溪笔谈》-穹崖巨谷。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蹑履登崖。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石崖侧削。 、 《徐霞客游记》-四眺重崖,皆悬绝无径,而西崖尤为峻峭。
【组词】
崖谷、 崖口、 崖垠、 崖畔、 崖岭、 崖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