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7:49: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7:49:41
“央浼”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yāng měi”,字面意思是恳求、请求。它通常用于表达一种较为正式或诚恳的请求,有时带有一定的谦卑或恭敬的语气。
在文学作品中,“央浼”常用于描述人物之间较为正式的请求,如古代小说或历史文献中的人物对话。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因为现代汉语中更常见的表达方式是“请求”、“恳求”等。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文书或正式函件中,也可能使用“央浼”来表达一种正式且诚恳的请求。
“央浼”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可能源自古代汉语中的“央”(意为恳求)和“浼”(意为请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正式或文学性的语境中仍然保留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在**传统文化中,谦卑和恭敬是重要的社交礼仪。因此,“央浼”这样的词汇在表达请求时,往往带有一种尊重和谦逊的态度,这在古代文学和历史文献中尤为常见。
“央浼”这个词汇给我一种庄重和诚恳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古代文人之间的书信往来,或是官员之间的正式请求。这种词汇的使用,往往能够传达出一种深切的期望和尊重。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不常使用“央浼”这个词汇,但在某些正式的场合,如写信给老师或上级请求帮助时,可能会考虑使用这个词汇,以表达我的诚恳和尊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央浼”:
月下独酌,星辰为伴,
我央浼时光,慢些流转。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古代文人在月光下,手持书信,面带恳求之色,向远方的朋友央浼帮助。这样的场景可能会伴随着古筝的悠扬旋律,营造出一种古典而庄重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mplore”或“beseech”,这些词汇同样传达了一种恳切和诚恳的请求,但在使用频率和语境上可能有所不同。
“央浼”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使用,但它所蕴含的谦卑和诚恳的态度,在某些正式或文学性的语境中仍然具有重要的表达价值。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中的丰富表达方式。
1.
【央】
(会意。小篆字形。从大,在冂(jiǒng)之内。上像物体(冂),一个人(大)站在它的当中。本义:中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央,中央也。 、 《诗·秦风·蒹葭》-宛在水中央。 、 《礼记·月令》-中央土。 、 《荀子·正论》。注:“中渎也。”-今人或入其央渎,窃其猪彘。 、 《汉书·外戚传》。注:“犹未半也。”-惜蕃华之未央。 、 《管子》-方六里,名之曰社,有邑焉,名之曰央。
【组词】
央渎
2.
【浼】
沾污;玷污。
【引证】
《说文》-浼,污也。从水,免声。 、 《淮南子·人间训》-所浼者多矣。 、 《孟子·公孙丑上》-尔焉能浼我哉?
【组词】
浼渎
买;换取。
【引证】
明·汤显祖《紫钗记》-到花月三更一笑回,春宵一刻千金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