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7:28: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7:28:29
内力: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内在的力量或者能力,它可以是物理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在武术或武侠小说中,内力特指通过修炼内功而获得的内在能量,这种能量可以增强身体的耐力、力量和抗击打能力。
“内力”一词源自**古代武术和哲学思想,强调内在的修炼和培养。随着武侠文化的发展,这个词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和日常语言中。
在文化中,内力与“内外兼修”的理念相呼应,强调内在修养与外在表现的统一。这种思想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内圣外王”的追求。
提到“内力”,我联想到的是坚韧不拔和深不可测的力量。它让我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依然能够坚持自己信念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用“内力”来形容那些在学术研究中不断探索、不畏艰难的学者,他们的坚持和努力就像是在修炼自己的内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岁月的长河中,我修炼我的内力,不为扬名立万,只为心中的那份宁静。”
想象一位武侠在月光下修炼内力,周围是静谧的山林,这种场景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是宁静而又充满力量的。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inner strength”或“chi”(气),它们都指向内在的能量和力量,但在具体的文化背景和使用方式上有所不同。
“内力”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它不仅在武术和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在日常生活中用来形容人的内在品质。通过对“内力”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和灵活性。
1.
【内】
里面。与“外”相对。
【引证】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一室之内。 、 《世说新语·雅量》-郗犹在帐内。 、 《世说新语·贤媛》-东海家内则郝夫人之法,亲陵家内范钟夫人之礼。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一板内有重复。 、 清·姚鼐《登泰山记》-数里内无树。
【组词】
海内;关内;内牵
指某一群体或某一物体的中间。常指国内或朝廷内。
【引证】
《论语·季氏》-动干戈于邦内。 、 汉·贾谊《过秦论》-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内,名词作状语,译时加介词“对”,为“对内”。) 、 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组词】
内叛、 内患、 内事、 内睦、 内噬、 内寇
2.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