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9:45: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9:45:26
怯生生是一个形容词,用来描述一个人表现出胆怯、害羞、不自信的样子。字面意思是指因为害怕或不自信而显得畏缩、不敢大胆行动。
“怯生生”这个词源于汉语,由“怯”和“生生”组成。其中,“怯”表示害怕、胆小,“生生”则有生动的意味,结合起来强调了胆怯的状态。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较少见,更多出现在现代文学和口语中。
在中国文化中,“怯生生”常与内敛、谦逊的价值观相联系。在教育和社会交往中,鼓励适度自信,但过度胆怯可能会被视为不成熟或缺乏社交能力。
这个词给我带来一种温柔和脆弱的感觉,联想到需要保护和鼓励的个体。它提醒我们在交流中要耐心和理解。
在我的经历中,曾见过一个新同事在团队会议中表现得怯生生,后来通过鼓励和支持,他逐渐变得更加自信和开放。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她的声音怯生生,如初绽的花朵,在春风中轻轻颤抖。”
想象一个孩子在黑暗中怯生生地摸索,这种场景可以通过柔和的灯光和轻柔的音乐来表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imid”或“shy”,但“怯生生”更具体地描述了动作上的畏缩。
“怯生生”这个词丰富了我们对人类情感状态的描述,它在文学和日常交流中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了解和运用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同情他人的感受。
1.
【怯】
(形声。从心,去声。《说文》:本从犬。本义:胆小,畏缩)。
同本义 怯,多畏也。从犬,去声。杜林说,从心或曰劫省声。——《说文》。
【引证】
《贾子道术》-持节不恐谓之勇,反勇为怯。 、 《孙子·军事》-怯者不得独退。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五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组词】
怯怯乔乔、 怯壳儿、 怯症、 胆怯、 羞怯
2.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3.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