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34: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34:40
心律:指心脏跳动的节律,即心脏收缩和舒张的规律性。在医学上,心律通常指的是心脏电活动的模式,它决定了心脏跳动的频率和节律性。
心律一词由“心”和“律”组成,其中“心”指心脏,“律”指规律或节律。在古代汉语中,“律”已有规律、法则的含义,因此“心律”自然指的是心脏跳动的规律。随着医学的发展,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用于描述心脏的电生理活动。
在中华文化中,心脏被视为情感和精神的中心,因此“心律”不仅仅是一个医学术语,也隐含了情感和心理状态的意味。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用“心律”来比喻生活的节奏或情感的波动。
心律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节奏和健康的状态。平稳的心律通常与健康和安宁相联系,而不规则或快速的心律则可能引发担忧和不安。
在个人生活中,了解心律的概念有助于我们关注自身的心脏健康,尤其是在经历压力或不适时,监测心律变化可以作为一种自我保健的手段。
在诗歌中,可以将“心律”比喻为生活的节奏:
我的心律,如晨曦的脉动, 在每一个清晨,唤醒沉睡的梦。
心律可以联想到心电图的波形,那些起伏的线条代表着生命的跳动。在听觉上,平稳的心律可能让人想到舒缓的音乐,而不规则的心律则可能让人感到紧张或不安。
在英语中,“心律”对应的词汇是“heart rhythm”或“cardiac rhythm”。在不同的文化中,心脏都被赋予了重要的象征意义,因此“心律”在不同语言中都有着类似的情感和联想。
心律作为一个医学术语,不仅在专业领域中有着精确的定义,也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用以描述和比喻生活的节奏和情感的波动。了解和关注心律,不仅有助于维护心脏健康,也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节奏和自我情感的变化。
1.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2.
【律】
(形声。从彳(chì),聿(yù)声。本义:法律;法令)。
同本义 (多指具体的规则、条文)。
【引证】
《说文》-律,均布也。 、 《易师》-出以律。 、 《尔雅·释诂》-律,法也。 、 《汉书·高帝纪》-天下既定,令萧何次律令。 、 《商君书·战法》-兵大律在谨,论敌察众,则胜负可知也。 、 清·方苞《狱中杂记》-以律非故杀。
【组词】
律则、 律贯、 律科、 律度、 律纪、 律贯、 律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