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21: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21:40
词汇“毁谮”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由两个字组成:“毁”和“谮”。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分析:
结合起来,“毁谮”指的是通过诬陷或中伤来破坏某人或某事物的声誉。
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描述通过诬陷来破坏的概念。
在**传统文化中,名誉和声誉非常重要,因此毁谮被视为一种严重的道德败坏行为。在现代社会,随着法律的完善,毁谮行为可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毁谮这个词给人一种负面、阴暗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背叛和恶意。在个人层面,它可能引发对信任和忠诚的反思。
在现实生活中,毁谮可能发生在职场、学校或社交圈中。例如,某人可能因为嫉妒而散布关于他人的不实信息,试图破坏其声誉。
在诗歌中,毁谮可以用来描绘人性的阴暗面:
在阴暗的角落,毁谮的阴影悄然蔓延,
信任的桥梁,在谣言的洪流中崩塌。
毁谮可能让人联想到阴暗的画面,如阴影、迷雾,或是低沉、阴郁的音乐,如巴洛克时期的某些悲情作品。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lander”或“defamation”,它们也指的是通过不实言论来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
毁谮这个词揭示了人性中的阴暗面,它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保持诚实和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社会和人性。
1.
【毁】
(形声。从“土”,表示与瓦器有关。本义:瓦器缺损)。
毁坏;破坏。
【引证】
《列子·汤问》-毁山一毛。 、 《论语·季氏》-毁于椟中。 、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毁其盆。 、 《说文》。段注:“缺者,器破也,因为凡破之称。”-毁,缺也。 、 《小尔雅·广言》-毁,坏也。 、 《孝经·开宗明义》-不敢毁伤。 、 《易·说卦传》-兑为毁折。 、 《春秋·文公十六年》-毁泉台。 、 《左传·文公十八年》-毁信废忠。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 、 《孙子·谋攻》-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组词】
毁弃、 毁节、 毁车杀马、 毁夷
2.
【谮】
(形声。从言,赞(zǎn)声。本义:无中生有地说人坏话) 同本义。
【引证】
《玉篇》-谮,谗也。 、 《诗·小雅·巷伯》-彼谮人者,谁适与谋? 、 《公羊传·庄公元年》。注:“如其事曰诉,加诬曰谗。”-夫人谮公于齐侯。 、 《论语·颜渊》-浸润之谮。 、 《韩非子·奸劫弑臣》-处非道之位,被众口之谮。 、 《明史》-[牛金星]因谮其(李岩)欲反。
【组词】
遭谮、 谮语、 谮人、 谮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