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19: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19:35
“摧坚获丑”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通过摧毁坚固的防御来捕获丑恶的敌人。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在战斗或竞争中,通过强有力的手段克服困难,最终取得胜利。
在文学作品中,“摧坚获丑”常用于描述战争或斗争的场景,强调通过智慧和力量战胜对手。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在军事、历史或策略讨论中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军事学、历史学或策略研究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分析和讨论战术和战略的成功应用。
同义词:克敌制胜、破釜沉舟、力挽狂澜 反义词:败北、溃败、失利
“摧坚获丑”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战争中对战术和战略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仅局限于军事领域,也可以用于形容在其他领域的成功斗争。
在**文化中,“摧坚获丑”体现了对智慧和勇气的赞美,强调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通过坚定的意志和策略取得胜利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勇气、智慧和胜利。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韧不拔的态度。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激励自己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决心和策略,无论是学业、工作还是个人目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风暴的中心,我们摧坚获丑,如同勇士在战场上的呐喊,响彻云霄。”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战场上的勇士们奋勇作战的画面。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激昂的进行曲,增强战斗和胜利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reak the enemy's backbone”或“crush the opposition”,虽然不完全对应,但都传达了通过强力手段克服对手的意思。
“摧坚获丑”这个成语不仅在军事领域有重要意义,也在日常生活中鼓励人们面对困难时保持坚韧和智慧。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有力的工具,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开通道途,收复贼聚,摧坚获丑,尔功居多。
1.
【摧】
(形声。从手,崔声。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云汉》-先祖于摧。 、 范仲淹《岳阳楼记》-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组词】
摧折、 摧剥、 摧烧
2.
【坚】
(会意。从臤(qiān),从土。“臤”,金文象以手拉“臣”(屈服的奴隶)。从“土”,表示土质坚硬。本义:泥土坚硬)。
同本义。泛指坚硬;结实。
【引证】
《说文》-坚,刚也。 、 《广雅》-坚,坚土也。 、 《九章算术·穿地》-四为壤五,为坚三。 、 《韩非子·五蠹》-铠甲不坚。 、 《战国策·燕策》-剑坚,故不可立拔。(剑坚,剑插得紧。) 、 《孟子·公孙丑下》-非不坚利。 、 《史记·陈涉世家》-披坚执锐。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砚冰坚。
【组词】
坚瓠、 坚冰、 坚顽、 坚确、 坚滑、 坚润
3.
【获】
(形声。从犬,蒦(huó)声。按甲骨文从隹从又,表示捕鸟在手。本义:猎得禽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获,猎所获也。 、 《易巽》-田获三狐。 、 《诗·秦风·驷賳》-舍拔则获。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谋于野则获。 、 司马相如《子虚赋》-今日畋乐乎?获多乎?
【组词】
获兽;获兔;获者
4.
【丑】
(形声。从鬼,酉声。古人以为鬼的面貌最丑,故从鬼。本义:貌丑。按:在古代,“醜”和“丑”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除作地支和时辰用“丑”以外,都不能写作“丑”。现在“醜”字简化为“丑”)。
可恶。
【引证】
《说文》-醜,可恶也。 、 《大戴礼记·易本命》-耗土之人醜。 、 《楚辞·橘颂》-姱而不醜兮。 、 《诗·小雅·十月之交》。传:“恶也。”-亦孔之醜。
【组词】
丑名、 丑言、 丑攀谈、 丑徒、 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