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4:0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4:04:50
楛矢(kǔ shǐ)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用楛木(一种质地较软的木材)制成的箭。在古代,楛矢常用于狩猎或战争,因其材质较轻,射程和威力相对较弱。
文学语境: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楛矢常被用来象征轻巧或不重要的物品,有时也用来比喻技艺不精或力量不足。
口语语境:在现代口语中,楛矢的使用较少,可能在一些历史或军事爱好者的对话中出现。
专业领域:在考古学或历史学中,楛矢可能被提及,用于研究古代的武器制造和使用情况。
同义词:轻箭、软箭
反义词:铁箭、钢箭
词源:楛矢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楛指的是一种质地较软的木材,矢即箭。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楛矢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这一词汇,但在一些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仍可见其踪迹。
在古代中国,楛矢是常见的武器之一,尤其在民间狩猎中广泛使用。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武器制造技术和军事文化。
楛矢给人以轻盈、脆弱的印象,可能联想到古代战争的残酷和技艺的不足。
在参观历史博物馆时,我曾看到过楛矢的展品,这让我对古代的武器制造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诗歌中,可以将楛矢比喻为生活中的小事,如“人生如楛矢,虽轻亦有痕”。
想象一幅画面:古代战士手持楛矢,站在风中,箭矢随风摇曳,给人一种轻盈而又不稳定的感觉。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轻质箭矢也有出现,但其名称和使用情况可能有所不同。
楛矢作为一个历史词汇,虽然现代使用较少,但它承载了古代武器制造和军事文化的信息。了解楛矢不仅增加了对古代历史的认识,也丰富了语言的多样性。
1.
【楛】
(形声。从木,苦声。(hù)本义:①一种树。《说文》:“楛木也。”《韩非子·十过》:“有楛高至于丈。”②谓器物粗劣不坚固)。
粗劣的,粗制滥造的。
【引证】
《荀子·议兵》-械用兵革窳楛不便利者弱。 、 《荀子·王霸》-百工莫不忠信而不楛矣。 、 《荀子·富国》-芒轫楛。 、 《荀子·天论》。注:“谓粗恶不精也。”-楛耕伤稼。
【组词】
楛僈、 楛耕伤稼、 楛窳
2.
【矢】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镝括羽之形。本义:箭)。
同本义。以竹为箭,以木为矢。
【引证】
《释名》-矢又谓之箭。 、 《说文》-矢,弓弩矢也。 、 《周礼·司弓矢》-掌六弓、四弩、八矢法。 、 《广雅》-矢,箭也。 、 《易·噬》-嗑得金矢,解得黄矢。 、 《战国策·齐策》-疾如锥矢。 、 《礼记·少仪》-侍投则拥矢。 、 《诗·小雅·吉日》-既挟我矢。 、 《大戴礼记·投壶》-矢以柘若棘。 、 汉·贾谊《过秦论》-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入于太亩,还矢先王。
【组词】
飞矢;矢石、 矢人、 矢如雨下、 矢房、 矢书、 矢干、 矢锋、 矢镝;矢镞、 矢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