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4:45: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4:45:03
塔斯马尼亚岛:塔斯马尼亚岛是澳大利亚的一个州,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南方约240公里处,是澳大利亚唯一的岛州。它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和历史遗迹而闻名。
塔斯马尼亚岛的名称来源于荷兰探险家阿布·塔斯曼,他在1**2年首次发现该岛,并以其船只“塔斯马尼亚”命名。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名称被广泛接受并沿用至今。
塔斯马尼亚岛在澳大利亚的历史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关于原住民文化和欧洲殖民历史的讨论。此外,它也是澳大利亚自然保护和生态旅游的重要地区。
提到塔斯马尼亚岛,可能会联想到宁静的自然风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和悠久的历史。这种联想可能带来一种宁静和探险的情感体验。
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在塔斯马尼亚岛旅行的记忆,如徒步穿越国家公园、观赏独特的野生动植物等。
在诗歌中,可以将塔斯马尼亚岛的自然美景融入诗句,如:
在塔斯马尼亚的怀抱中, 绿意盎然,海风轻拂, 自然的诗篇,静静流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塔斯马尼亚岛的壮丽海岸线、茂密的森林和独特的野生动植物。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或森林中的鸟鸣。
在不同语言中,塔斯马尼亚岛的名称可能有所不同,但其作为一个独特的地理和文化实体的意义是普遍认可的。
塔斯马尼亚岛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一个地理实体,还承载了丰富的自然、历史和文化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和文化多样性。
1.
【塔】
(形声。从土,荅(dá)声。本义:佛塔,亦作“浮屠”)。
同本义。晋、宋译经时始造“塔”字。塔为形高而顶尖的佛教建筑物,多为五层七级,也有高至十三级的,初为藏佛骨(舍利子)的地方,后世也藏经于其中,俗称宝塔。
【引证】
唐·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组词】
塔庙、 塔院、 塔铃、 塔头、 宝塔;佛塔
2.
【斯】
(会意。从斤,其声。其所以盛木柿。斤,斧子。本义:劈;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斯,析也。 、 《诗·陈风·墓门》-墓门有棘,斧以斯之。 、 《书·酒诰》。郑注:“析也。”-有斯明享。 、 《汉书·严助传》。注:“析薪者也。”-厮(斯)舆之卒。
3.
【马】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引证】
韩愈《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组词】
马伯乐、 马首、 马牌子、 马曹、 马圈、 马祭、 马绊、 马褐、 马祸、 马图
4.
【尼】
阻止;阻拦。
【引证】
《墨子》-淫嚣不静,当路尼众。
【组词】
尼行、 尼阻
5.
【亚】
(象形。小篆作“亞”。许慎认为像人驼背形。甲骨文一说像花边形。本义:丑)。
同本义。
【引证】
马王堆汉墓帛书《十六经》-夫地有山有泽,有黑有白,有美有亚。 、 《说文》。段玉裁注:“此亚之本义。亚与恶音义皆同…衣驾切。”-亚,丑也。
6.
【岛】
(形声。从山,鸟声。本义:江、湖、海洋中被水所包围而比大陆要小的一片陆地) 同本义。
字省作“岛”。
【引证】
《史记·田儋传》。集解引韦昭:“海中山曰岛。”-入海居岛中。 、 曹操《步出夏门行》-山岛竦峙。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英伦诸岛乃属冰天雪海之区。
【组词】
岛峙、 岛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