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55: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55:55
暖壶:暖壶是一种用来保温的容器,通常用于储存热水,以便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水温。它通常由内外两层金属或塑料制成,中间填充有保温材料,如泡沫或真空层,以减少热量的散失。
暖壶一词源于对保温容器的描述,随着科技的进步,暖壶的设计和材料有了显著的改进,从最初的简单金属容器发展到现代的多层真空保温技术。
在**文化中,暖壶是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尤其在冬季,它提供的热水对于保持家庭成员的温暖和健康至关重要。
暖壶常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和舒适,尤其是在寒冷的天气里,一杯来自暖壶的热水能带来极大的安慰和满足感。
在日常生活中,暖壶是我冬日早晨的必备品,它确保我起床后能立即享受到热腾腾的咖啡,开始新的一天。
在诗歌中,暖壶可以被描绘为冬日里的温暖守护者,如:
在银白的雪地中,
暖壶静静守候,
一杯热茶,
温暖了冰冷的手。
暖壶的视觉联想通常是金属的光泽和温暖的色调,而听觉联想可能是打开暖壶时轻微的“嘶嘶”声,或是倒水时的流水声。
在不同文化中,暖壶的功能和设计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目的是相同的:提供保温的热水。例如,日本的保温瓶设计精美,注重细节和美观。
暖壶作为一个日常用品,不仅提供了实际的保温功能,还承载了文化和社会的情感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加对日常物品的深刻理解。
1.
【暖】
(形声。从日,爰(yuán)声。“煗”,从火,耎(ruǎn)声。本义:温度不冷也不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煗、作暖。-煖,温也。 、 《国语·鲁语上》-海多大风,冬煗。 、 《汉书·系传上》-孔席不煗。 、 《礼记·王制》-七十非帛不煖。 、 《韩非子·有度》-清暖寒热,不得不救。 、 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早莺争暖树。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狐裘不暖。 、 唐·杜牧《阿房宫赋》-歌台暖响。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春江水暖鸭先知。
【组词】
暖谷、 暖阳阳、 暖景、 暖丝、 暖煦、 暖意、 暖炉、 暖霁
使温暖。
【引证】
李直夫《虎头牌》-到来日牵羊担酒,与叔父暖痛去。
【组词】
暖心话、 暖耳、 暖酒、 把手暖一暖;兄弟情谊暖胸怀
2.
【壶】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壶形。本义:古代盛器)。
同本义 。深腹,敛口,多为圆形,也有方形、椭圆等形制。
【引证】
《说文》-壶,昆吾圆器也。 、 《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注:“礼器,腹方口圆曰壶,反之曰方壶,有爵饰。”-国子执壶浆。 、 《仪礼·聘礼》-八壶设于西序。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引壶觞。 、 《三国志·诸葛亮传》-箪食壶浆。 、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一片冰心在玉壶。 、 明·魏学洢《核舟记》-炉上有壶。
【组词】
壶瓶、 壶滥、 壶尊、 壶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