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03: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03:56
暖帘(のれん)是一个日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暖帘”。在日语中,它通常指的是挂在商店门口的布帘,用以遮挡视线、标识店铺,有时也用于分隔室内空间。暖帘上常常印有店铺的标志或特色图案,起到宣传和装饰的作用。
暖帘一词源自日语,历史悠久,最初可能用于遮挡风雪和阳光,后来逐渐演变为商业标识和文化象征。
在日本文化中,暖帘不仅是商业标识,也是传统和工艺的体现。许多暖帘都是手工制作,图案和颜色都富有文化意义。
暖帘让人联想到日本的传统街道和店铺,给人一种温馨、传统和历史的感觉。
在日本的旅行中,我特别喜欢观察不同店铺的暖帘,它们不仅美观,还能反映店铺的特色和历史。
在诗歌中,暖帘可以被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或文化的传承:
暖帘轻摇,岁月静好, 传统图案,诉说古老。 时光流转,不变的是, 那抹温暖的色彩。
暖帘的视觉联想通常是色彩丰富、图案独特的布帘,而听觉联想可能是风吹过暖帘时的轻轻响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暖帘的物品可能是门帘或招牌,但暖帘的特定设计和文化意义是日本独有的。
暖帘不仅是日本文化的一个小细节,也是传统和现代结合的象征。通过学习和了解暖帘,我更加欣赏日本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度。
1.
【暖】
(形声。从日,爰(yuán)声。“煗”,从火,耎(ruǎn)声。本义:温度不冷也不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煗、作暖。-煖,温也。 、 《国语·鲁语上》-海多大风,冬煗。 、 《汉书·系传上》-孔席不煗。 、 《礼记·王制》-七十非帛不煖。 、 《韩非子·有度》-清暖寒热,不得不救。 、 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早莺争暖树。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狐裘不暖。 、 唐·杜牧《阿房宫赋》-歌台暖响。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春江水暖鸭先知。
【组词】
暖谷、 暖阳阳、 暖景、 暖丝、 暖煦、 暖意、 暖炉、 暖霁
使温暖。
【引证】
李直夫《虎头牌》-到来日牵羊担酒,与叔父暖痛去。
【组词】
暖心话、 暖耳、 暖酒、 把手暖一暖;兄弟情谊暖胸怀
2.
【帘】
旧时酒家、茶馆作店招的旗帜,用布做成。
【引证】
唐·郑谷《旅寓洛南村舍》-白鸟窥鱼网,青帘认酒家。
(形声。从竹,廉声。本义:门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