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7:35: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7:35:08
词汇“毗佐”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文雅和古风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典文学或特定的文言文语境中。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毗佐”的字面意思是辅助、协助。其中,“毗”有接近、连接的意思,“佐”则是辅助、帮助的意思。结合起来,“毗佐”强调的是在接近或连接的状态下提供帮助或支持。
“毗佐”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史记》等,可以看到“毗佐”的使用。随着语言的发展,现代汉语中更倾向于使用更为简洁明了的词汇,因此“毗佐”的使用频率大大降低。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协作。因此,“毗佐”这一词汇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强调在困难时刻相互支持的重要性。
“毗佐”给人一种温暖、团结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在困难时刻有人伸出援手的情景。这种情感反应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支持。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在描述朋友之间的互助关系时使用“毗佐”,尤其是在强调这种关系的紧密性和重要性时。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毗佐”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风雨同舟共毗佐,
患难与共情更浓。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人们相互扶持的画面,强调团结和互助。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温馨、和谐的旋律,来表达“毗佐”所带来的情感。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毗佐”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support”、“assist”等,都体现了相互帮助的概念。
“毗佐”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它所传达的互助和团结的精神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语言的文化底蕴。
1. 【毗】 (形声。从田,比声。本义:人脐)。 人的肚脐。
2.
【佐】
(本作左。形声。从人,左声。本义:辅助,帮助)。
同本义(古人以“右”为尊,“左”为卑。“佐”常用于下对上、弱对强的帮助。上对下,强对弱时用“佑”)。
【引证】
《广雅》-佐,助也。 、 《墨子·贵义》-故周公旦佐相天子。 、 《史记·陈涉世家》-陈胜佐之。 、 《周礼·天官》-太宰之职,常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 、 《国语·周语下》-四岳佐之。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予佐尔贾。 、 蔡元培《图画》-佐以科学。 、 清·周容《芋老人传》-佐读勤苦。
【组词】
佐理、 佐事、 佐戎、 佐相、 佐佑、 佐检、 佐州、 佐谋、 佐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