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0:2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0:28:06
事与愿违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事情的发展与个人的愿望或预期相反。这个成语用来描述那些原本希望或计划好的事情最终没有按照预期发展,反而出现了相反的结果。
事与愿违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文献,如《左传》等历史文献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作品和日常交流中,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事与愿违 反映了人们对命运和结果的无奈接受,强调了计划和现实之间的差距。这种观念在许多古典文学和哲学中都有体现,如《庄子》中的“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这个成语常常引起一种无奈和失望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努力但未得到回报的情景,或者是对未来充满希望却遭遇挫折的经历。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多次遇到事与愿违的情况,比如一次重要的面试没有通过,尽管我做了充分的准备。这种经历让我更加理解并珍惜每一次努力的机会。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星辰指引我前行,却事与愿违,夜空下,我独自叹息。”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个人站在失败的废墟中,四周是破碎的梦想和希望。听觉上,可能是深夜的寂静,只有偶尔的风声和叹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the road to hell is paved with good intentions”(通往地狱的路是用好意铺成的),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表达了计划与结果之间的差距。
事与愿违 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人生中的不确定性和挑战。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失败和挫折时,保持坚韧和乐观的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经历。
事与愿违,遘兹淹留。
不料后来~,现在这点局面小得很,应酬不开!
1.
【事】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事,职也。 、 《韩非子·五蠹》-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
【组词】
事宦
2. 【与】
3.
【愿】
(形声。从页(xié),原声。古时“愿、願”各有本义。“愿”义为谨慎,“願”义为“大头”) 谨慎;老实,质朴。
【引证】
《说文》-愿,谨也。 、 《周书·谥法》-思厚不爽曰愿。 、 《韩非子·诡使》-无利于上谓之愿。 、 《书·皋谟》。郑注:“谓容貌恭正。”-愿而恭。 、 《考工记·弓人》-则莫能以愿中。 、 《周礼·大司寇》-上愿纠暴。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大府召视儿,幼愿耳。
【组词】
愿恭、 愿款、 愿法、 愿敏、 愿婉、 愿懿、 愿民
大头。
【引证】
《说文》-願,大头也。从頁,原声。宋公孙願绎字硕父。
4.
【违】
(形声。从辵(chuò),韦声。本义:离开;背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违,离也。 、 《尔雅》-违,远也。 、 《诗·邶风·谷风》。传:“离也。”-中心有违。 、 《书·酒诰》-薄违农父。 、 《楚辞·离骚》-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
【组词】
违别、 违离、 违恋、 违阔、 违署、 违远、 违间、 违弃、 违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