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5:32: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5:32:22
词汇“手烛”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老或方言性质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手烛”可以理解为手持的蜡烛,即一种可以手持的照明工具。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手烛”进行分析:
“手烛”的字面意思是指一种可以手持的蜡烛,用于照明。在古代,由于没有现代的电灯,人们常用蜡烛或油灯来照明,手烛就是其中一种形式。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能会提到“手烛”作为照明的工具,例如在描述夜晚或室内场景时。在现代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蜡烛”或“手电筒”等词汇。
“手烛”这个词可能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电灯的普及,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
在古代,手烛是重要的照明工具,反映了当时的生活条件和技术水平。在某些文化或**仪式中,手烛也可能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提到“手烛”,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温馨、宁静的夜晚,或是古代的浪漫场景。它也可能唤起对过去时光的怀旧情感。
在现代生活中,手烛可能更多用于装饰或特殊场合,如烛光晚餐、婚礼等。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手烛”来营造一种古典或浪漫的氛围:
夜幕低垂,星光稀疏,
我手持手烛,漫步在古老的庭院。
微弱的火光,映照着斑驳的石墙,
时光仿佛倒流,回到了那个遥远的年代。
手烛可能让人联想到温暖的火光、蜡烛燃烧的声音,以及与之相关的宁静夜晚的画面。
在不同文化中,手持蜡烛的用途和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教文化中,蜡烛常用于教堂仪式,象征光明和希望。
“手烛”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现代生活中不常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能够唤起人们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想象。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文化知识。
1.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2.
【烛】
(形声。从火,蜀声。本义:古代照明用的火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燋也。未爇曰燋,执之曰日烛,树地曰庭燎。苇薪为之,小者麻蒸为之。-烛,庭燎大烛也。 、 《仪礼·燕礼》-执烛于西阶上。 、 《周礼·司烜氏》。注:“树于门外,曰大庭燎。”-共坟烛庭燎。 、 《礼记·曲礼》-独不见跋。 、 《仪礼·士丧礼》注-火在地曰燎,执之曰烛。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举烛者,尚明也。 、 《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 陆游《雪夜感旧》-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
【组词】
烛火、 烛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