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19: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19:16
志趣: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志”指的是意愿、决心或追求的目标,“趣”则指兴趣、爱好或乐趣。结合起来,“志趣”通常指的是一个人的兴趣和追求,即个人对某事物的喜爱和为之奋斗的决心。
在文学中,“志趣”常用来描述人物的性格和追求,如“他自幼便有着成为画家的志趣”。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更随意,如“我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志趣”。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教育学,“志趣”可能被用来分析个人的职业倾向或学*动机。
同义词:爱好、兴趣、志向、抱负 反义词:厌恶、反感、无趣、漠不关心
同义词中,“爱好”和“兴趣”更侧重于个人喜好的事物,而“志向”和“抱负”则更多指长远的目标和追求。反义词则表达了与“志趣”完全相反的情感或态度。
“志趣”作为一个复合词,其构成部分“志”和“趣”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且含义与现代相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逐渐固定,主要用来描述个人的兴趣和追求。
在**文化中,个人的“志趣”常被看作是个人成长和成功的重要因素。家长和教育者往往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志趣,以此作为未来职业选择和人生规划的依据。
“志趣”这个词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追求梦想、热爱生活和不断探索的精神。这种情感反应鼓励人们去追求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个朋友,他对编程有着浓厚的志趣,尽管面临许多困难,但他始终坚持不懈,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软件工程师。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志趣”:
在晨曦的光辉中,我找到了我的志趣,
它如星辰般指引我前行,不问归期。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年轻人在图书馆的角落里,专注地阅读着一本关于天文学的书,周围是安静的翻书声。这幅画面可以很好地体现“志趣”的视觉联想。
在英语中,“passion”和“vocation”可以与“志趣”相对应。前者强调强烈的情感和热爱,后者则更多指职业上的追求和使命感。
通过对“志趣”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个人兴趣和追求的重要性。这个词不仅帮助我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目标,也启发我在生活中寻找和培养自己的志趣。
1.
【志】
(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志,意也。 、 《国语·晋语》-志,德义之府也。 、 《孟子》-夫志,气之帅也。 、 《毛诗序》-在心为志。 、 《春秋·说题辞》-思虑为志。 、 《荀子·解蔽》-志者,臧也。 、 《鬼谷子·阴府》-志者,欲之使也。 、 《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 、 《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 、 《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后汉书·班超传》-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唐·韩愈《县斋有怀》-身将老寂寞,志欲死闲暇。
【组词】
志志诚诚、 志局、 志干、 志意、 志坚如钢;有志者事竟成;志分、 志虑、 志抱、 志尚、 志况、 志好、 志略、 志局、 志介、 志高气扬
2.
【趣】
(形声。从走,取声。本义:急,赶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趣,疾也。 、 《史记》-若不趣降汉,汉今虏若,若非汉敌也。
催促;督促。 同: 促
【引证】
《周礼·县正》-趣其稼事。 、 《礼记·月令》-趣民收敛。 、 《汉书·周勃传》-趣为我语。 、 《汉书·翟方进传》-督趣司隶。 、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