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7:49: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7:49:45
外踝:这是一个医学术语,指的是人体脚踝部位的一个解剖结构。具体来说,外踝是胫骨下端向外侧突出的部分,与腓骨共同构成踝关节的外侧部分。
专业领域:在医学和解剖学中,外踝是一个常用词汇,用于描述人体结构。 口语:在日常生活中,除非涉及到医学或伤害,否则外踝这个词不常被提及。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外踝可能被用来描述人物的体态或受伤情况,但使用频率较低。
同义词:外踝的同义词较少,因为它是一个特定的解剖学术语。 反义词:内踝,指的是胫骨下端向内侧突出的部分,与外踝相对。
词源:外踝一词源自拉丁语“malleolus lateralis”,其中“malleolus”意为“小锤”,“lateralis”意为“侧面的”。 演变:随着医学术语的标准化,外踝一词在不同语言中保持了相对一致的含义。
在某些文化中,脚踝被视为敏感或私密的部位,但外踝作为一个医学术语,其文化意义不大。
外踝作为一个医学术语,通常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但在描述**伤害时,可能会引起疼痛或不适的联想。
在日常生活中,除非经历过脚踝受伤,否则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接触到外踝这个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她的外踝,如月牙般纤细,
在晨光中轻轻触碰大地。
视觉:想象一个清晰的解剖图,显示外踝的结构。 听觉:在医学讲座中,可能会听到医生详细描述外踝的解剖特点。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lateral malleolus”,德语中的“ laterale Knöchel”,都指代相同的人体结构。
外踝作为一个专业术语,在医学和解剖学中具有明确的定义和用途。在日常生活中,除非涉及到相关领域,否则使用频率较低。了解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体结构和相关医学知识。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踝】
(形声。从足,果声。本义:小腿与脚之间左右两侧突起部分)。
同本义 ,在足和小腿之间的关节,相当于前臂腕关节,马的跗关节,在人类构成屈戌关节,位于上方的胫、腓骨和下方的距骨间。
【引证】
《说文》-踝,足踝也。从足,果声。谓足左右隆然圆起者。
【组词】
内踝;外踝;踝胫、 踝拐、 踝子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