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15: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15:14
“清君侧”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清除君主身边的奸佞小人。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清除君主身边的奸臣或不良影响,以保护君主的权威和国家的稳定。
在文学作品中,“清君侧”常用于描述忠臣义士为了国家和君主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清除奸佞的情节。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比喻清除团队或组织中的不良分子或负面影响。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政治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历史**或政治策略。
同义词:除奸、除佞、除害 反义词:助纣为虐、包庇奸佞
“清君侧”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古代的历史文献中,如《史记》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成为描述清除君主身边不良影响的标准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忠臣清君侧的形象被广泛赞扬,成为忠诚和正义的象征。这种观念在历史小说、戏剧和电影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影响了人们对忠诚和正义的理解。
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正义感和责任感,让人联想到忠诚、勇敢和牺牲。它激发人们对正义的追求和对不良影响的抵制。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清除团队或组织中的不良分子,以维护整体的利益和秩序。例如,一个领导者可能会采取措施清除团队中的负面影响,以确保团队的和谐和效率。
在诗歌中,可以将“清君侧”融入到描述忠诚和正义的诗句中,如:
忠臣心如铁,清君侧志不移。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古代忠臣手持宝剑,面对奸佞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激昂的古风音乐,增强正义感和战斗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包括“清除毒瘤”或“净化环境”,但“清君侧”特有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使其在汉语中具有独特的意义和情感色彩。
“清君侧”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历史和文化的符号,也是一个具有强烈情感和道德色彩的词汇。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能够激发人们对正义和忠诚的思考和追求。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社会意义,以及它在现代语境中的应用。
如奸臣难制,誓以死清君侧。
1.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2.
【君】
(会意。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从“口”,表示发布命令。合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本义: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
【引证】
《说文》-君,尊也。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赏庆刑威曰君。 、 《春秋繁露》-君也者,掌令者也。 、 《荀子·礼论》-君者,治辨之主也。 、 《书·吕刑》-君帝清问下民。 、 《诗·大雅·皇矣》-克长克君。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二十余君。 、 《三国志·诸葛亮传》-思得明君。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忧其君。 、 清·周容《芋老人传》-身名君宠。
【组词】
尧舜之君;欺君罔上;贤君;暴君;昏君;国君;君臣;明君;君王、 君伐、 君位、 君长、 君体、 君德、 君侯、 君公、 君父、 君子医
3. 【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