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25: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25:58
词汇“残租”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老或特定领域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残租”可以理解为剩余的租金,即在支付了部分租金后剩下的未支付部分。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习和分析:
“残租”的字面意思是指剩余的租金。在租赁关系中,当承租人未能一次性支付全部租金时,剩余未支付的部分可以称为“残租”。
“残租”一词可能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特定领域或文献中仍可见其踪影。
在古代社会,农民或佃户因自然灾害或经济困难而无法支付全部租金的情况较为常见,因此“残租”一词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和租赁关系的特点。
“残租”一词可能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因为它涉及到未能履行财务义务的情况,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贫困、困难或不公平的待遇。
在现代生活中,“残租”一词较少直接使用,但如果遇到租赁纠纷或财务问题,了解这一词汇可能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相关情况。
在创作中,可以将“残租”融入到一个关于贫困、奋斗或社会正义的故事中,用以增强文本的深度和现实感。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贫困农民或佃户的画面,背景中隐约可见未支付的租金账单,以此来强化“残租”的视觉联想。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描述未支付的租金,但其具体表达和使用情况可能有所不同。
“残租”一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租赁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财务义务的履行。了解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租赁法律和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类特定领域的词汇可以增强语言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1.
【残】
(形声。从歹(è),戋(jiān)声。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伤害)。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残,伤也。 、 《战国策·秦策》。注:“灭也。”-昔智伯瑶残范中行。 、 《诗·大雅·民劳》-废为残贼。 、 《战国策·齐策》。注:“坏也。”-则汝残矣。 、 《史记·樊郦滕灌传》。集解:“谓多所杀伤也。”-凡二十七县残。 、 《战国策·秦策》。注:“害也。”-张仪之残,樗里疾也。 、 《周礼·夏官》-放轼其君则残之。 、 《左传·宣公二年》-残名以逞。
【组词】
摧残、 残心、 残贼、 残灭、 残夷
2.
【租】
(形声。从禾,且(jū)声。从禾,与谷物有关。本义:田赋,征收的农产品,又指按田地征收的捐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租,田赋也。 、 《广雅》-租,税也。 、 《急就篇》-敛财曰赋,敛谷曰税,田税曰租。 、 《管子·国蓄》-租籍者,所以强求也。 、 《汉书·文帝纪》-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 唐·杜甫《兵车行》-县官急索租。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当其租入。
【组词】
租更、 租委、 租刍、 租输、 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