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21:49: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21:49:30
声响:指声音的响动,即声音的大小或强度。它可以是自然界中的声音,如风声、水声,也可以是人为制造的声音,如音乐、机器的噪音等。
声响一词源于古汉语,由“声”和“响”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中就有“声响”一词的使用,意指声音的响动。随着语言的发展,其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更为广泛。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声响的意义和影响各异。例如,在某些文化中,特定的声响可能与*仪式或传统俗相关联,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声响往往能唤起人们的情感反应。例如,柔和的声响可能让人感到放松和愉悦,而刺耳的声响则可能引起不适或烦躁。
在日常生活中,声响无处不在。例如,早晨的鸟鸣声响可以唤醒人们开始新的一天,而夜晚的宁静则有助于人们放松和入睡。
在诗歌中,声响可以被用来创造意境:
晨曦微露,鸟鸣声响,
唤醒沉睡的大地,
带来新生的希望。
结合图片或视频,声响可以增强视觉体验。例如,观看瀑布的视频时,配上水流的声音,可以让人更加身临其境。
在不同语言中,描述声响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相似。例如,英语中的“sound”和“noise”都可以对应汉语中的“声响”。
声响作为描述声音的基本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和描述周围的声音环境,还能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声响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多维特性及其在文化和社会中的应用。
1.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
2.
【响】
(形声。从口,鄉声。本义:回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響,声也。 、 《剧秦美新》-炎光飞响。 、 《史晨奏铭》-黄玉响应。 、 《易·系辞》-其受命也如响。 、 《水经注·江水》-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汉·贾谊《过秦论上》-云集响应。 、 《聊斋志异·促织》-绝无踪响。
【组词】
响臻、 响彻;响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