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8:19: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8:19:31
方命: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违抗命令”或“不听从命令”。在汉语中,它通常用来描述某人故意不遵守上级的指示或命令。
在文学作品中,方命可能用来描绘一个角色的叛逆性格或对权威的挑战。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批评某人的不合作态度。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或管理学中,方命可能涉及到纪律问题或领导力挑战。
同义词:抗命、违令、不听从 反义词:遵命、听从、顺从
方命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方”(违抗)和“命”(命令)组成。在古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就已经存在,用来描述不遵守命令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基本含义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权威和遵守命令被视为重要的道德准则。因此,方命**在社会中通常被视为负面行为,可能会受到严厉的批评或惩罚。
方命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一种负面情感,因为它通常与不合作、叛逆和不服从联系在一起。在思考这个词汇时,我可能会联想到历史上的叛乱或现代社会中的抗议活动。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次团队成员方命的情况。这导致项目进度受阻,最终我们不得不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并对该成员进行了纪律处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方命:
在沉默的夜幕下,星辰方命,
拒绝遵循天体的轨迹,
它们闪烁着叛逆的光芒,
挑战着宇宙的秩序。
方命可能让我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孤独的身影站在广阔的草原上,背对着军队,拒绝前进。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紧张的鼓声或沉重的脚步声,象征着冲突和对抗。
在英语中,方命可以对应词汇如“defy orders”或“disobey”。在不同文化中,对不服从命令的态度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都会被视为负面行为。
方命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明确的负面含义,通常与不遵守命令和叛逆行为相关。它在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都有应用,反映了社会对权威和纪律的重视。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方命有助于我更准确地传达对不合作行为的批评。
1.
【方】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 、 《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大夫方舟。 、 《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 、 《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不足方。 、 《国语·齐语》-方舟设泭。 、 《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资治通鉴》-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 、 《史记·郦食其列传》-蜀汉之粟,方船而下。
【组词】
方轨、 方轩
2.
【命】
(会意。从口从令。表示用口发布命令。本义:指派;发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按:“在事为令,在言为命,散文则通,对文则别。令当训使也,命当训发号也。”-命,使也。 、 汉·蔡邕《独断》-出君下臣名曰命。 、 《贾子·礼容》-语下命者,制令也。 、 《文选·闲居赋序》注-凡尊者之言曰命。 、 《诗·大雅·卷阿》-维君子命。 、 《仪礼·燕礼》-某固辞不得命。 、 《吕氏春秋·孟春纪》。注:“命,令也。”-命田舍东郊。 、 《列子·汤问》-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令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 清·周容《芋老人传》-命妪煮芋。 、 白居易《琵琶行序》-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组词】
命酌、 命席、 命酒、 命乐、 命官、 命材、 命事、 命使、 命将、 命相、 命讨、 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