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9:42: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9:42:26
尸身: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指人的尸体,即已经死亡的人的遗体。它通常用于描述人的身体在生命结束后所呈现的状态。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尸身”可能被用来营造恐怖、悲伤或悬疑的氛围。例如,侦探小说中可能会描述犯罪现场的尸身。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因为它带有一定的负面和敏感性。 专业领域:在法医学、解剖学等领域,“尸身”是一个专业术语,用于描述研究或分析的对象。
同义词:尸体、遗体、死尸 反义词:生者、活人、生命体
“尸身”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尸”指的是人的尸体,“身”指的是身体。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就已经存在,并且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留着其基本含义。
在*传统文化中,对尸身的处理和尊重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儒家文化强调对逝者的尊重和哀悼,因此在处理尸身时会有许多传统俗和仪式。
“尸身”这个词通常会带来负面情感,如恐惧、悲伤和厌恶。它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死亡、暴力和不幸。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如参与法医学研究或处理丧葬事宜。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尸身”来表达深刻的死亡主题:
在寂静的夜晚,
月光照耀着孤独的尸身,
生命的火焰已熄灭,
留下无尽的哀思。
视觉:可能会联想到苍白的皮肤、僵硬的肢体和空洞的眼神。 听觉:可能会联想到沉重的脚步声、寂静的夜晚和哀伤的音乐。
在不同文化中,对尸身的处理和看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文化中,尸体会被迅速处理,而在其他文化中,可能会有更长的哀悼期和复杂的葬礼仪式。
“尸身”这个词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用,但在特定的语境和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一个描述死亡的词汇,也反映了人类对死亡的态度和文化差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相关信息。
1.
【尸】
(象形。小篆字形,屍像卧着的人形。本义: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凭几曰卧。-尸,神像也。象卧之形。 、 《诗·小雅·楚茨》-神具醉止,皇尸载起。鼓钟送尸,神保聿归。 、 《仪礼·士虞礼》。注:“尸,主也。孝子之祭不见亲之形,象心无所系,立尸而主意焉。又,男,男尸;女,女尸,必使异姓,不使贱者。”-祝延尸。 、 《礼记·曲礼》-孙可以为王父尸。 、 《仪礼·特牲礼》注-尸,所祭者之孙也。祖之尸则主人乃宗子。祢之尸则主人乃父道。
2.
【身】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身,躬也。象人之形。 、 《论语·乡党》-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 、 王述之《经义述闻》-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 、 《诗·秦风·黄鸟》-人百其身。 、 《礼记·哀公问》-身也者,亲之枝也。 、 《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楚辞·九歌·国殇》-身首离兮心不惩。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组词】
身边钱、 身品、 身伴、 身边人、 身首分离、 身殃、 身牖、 身无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