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3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33:06
挂记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心中牵挂、惦记某人或某事。它表达了一种持续的关心和在意,通常用于描述对亲人、朋友或重要事情的持续关注。
挂记 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挂”和“记”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挂”有悬挂、挂念的意思,“记”则表示记忆、记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现在的含义。
在**文化中,挂记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和责任感。它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心和支持,是中华文化中“亲情”和“孝道”的重要体现。
挂记 这个词给人一种温暖和关怀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家庭、亲情和安全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挂记着家人的健康和幸福。每当工作繁忙或身处异地时,心中总会不自觉地挂念着他们。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挂记”:
月光洒满窗台,
我挂记着远方的你,
愿风带去我的思念,
穿越千山万水,
抵达你的心间。
挂记 这个词让人联想到温馨的家庭场景,如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或是在电话中互诉衷肠的画面。听觉上,它可能让人想起电话铃声或亲人的声音。
在英语中,挂记 可以对应为“miss”或“worry about”。虽然这些词汇在表达上有所不同,但都传达了一种持续的关心和在意。
挂记 是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表达了对他人的关心,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重视亲情和责任感的价值观。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情感表达,增强沟通的深度和温度。
1.
【挂】
(形声。从手,圭(guī)声。本义:区别,区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易·系辞传》:“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古本多作画者,此等皆有分别画出之意。陆德明云:“挂,别也。后人乃云悬挂,俗制挂字耳。”-挂,画也。 、 《仪礼·特牲礼》-挂于季指。 、 《庄子·渔夫》。释文:“别也。”-变更易常以掛功名。
2.
【记】
(形声。从言,己声。本义:记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记,疏也。 、 《广雅》-记,识也。 、 《礼记·内则》-记有成。 、 《礼记·学记》-记间之学。 、 《后汉书·应奉传》-凡所经履,莫不暗记。 、 宋·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吾记天圣中。 、 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
【组词】
记混了;记错了;切记;牢记;铭记;记不清;记省、 记心、 记念、 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