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58: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58:45
叹赏:指对某人或某事物的优秀之处表示赞赏和钦佩,通常伴随着感叹的语气。
叹赏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叹”(感叹)和“赏”(欣赏)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叹”常表示感叹,而“赏”则表示欣赏或奖赏。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表示赞赏和钦佩的词汇。
在**文化中,叹赏常与儒家文化中的“礼”和“仁”相联系,强调对他人的成就和美德的尊重和赞美。在社会交往中,适时的叹赏可以增进人际关系,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叹赏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它让人联想到美好的事物和高尚的品质。在使用这个词汇时,人们往往会感受到一种温暖和愉悦,因为它传递的是正面的情感和价值观。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叹赏”来表达对朋友或家人的成就的赞赏。例如,当我的朋友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时,我会用“叹赏”来表达我的钦佩和祝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叹赏”:
晨曦初露,我叹赏这宁静的清晨,
鸟鸣如诗,花儿含笑,
每一刻,都是大自然的叹赏。
叹赏可以联想到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或是悠扬的音乐,因为这些都能激发人们的赞叹和欣赏之情。例如,一幅描绘日出的画作,或是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都能让人产生叹赏的情感。
在英语中,与“叹赏”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admire”或“appreciate”。虽然这些词汇在语义上相似,但“admire”更强调钦佩和尊敬,而“appreciate”则更侧重于理解和欣赏。
叹赏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赏,还传递了对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情感表达,增进人际关系,并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
1.
【叹】
(形声。从欠(另一繁体从“口”),“難”省声。欠,打呵欠,与出气有关。本义:叹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叹,吞叹也。一曰太息也。 、 《墨子·备梯》-禽子再拜而叹。 、 《礼记·坊记》-戏而不叹。 、 《庄子·秋水》-望洋向若而叹。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皆叹惋。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默叹曰。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婉贞微叹曰。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叹借者之用。
【组词】
叹气嗐声、 叹恨、 叹憾、 叹笑、 叹悔、 叹喟、 叹嗟、 叹想、 叹诧、 长叹;叹一口气
2.
【赏】
(形声。从贝,尚声。本义:赏赐;奖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赏,赐有功也。 、 《墨子经》-赏,上报下之功也。 、 《易·未济》-三年有赏于大邦。 、 《礼记·祭法》-尧能赏均刑法。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善人富谓之赏。 、 《周礼·载师》-赏田。 、 诸葛亮《出师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史记·项羽本纪》-未有封侯之赏。
【组词】
赏捞、 赏口、 赏田、 赏首、 赏设、 赏赣、 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