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43: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43:47
“**字”指的是汉字,是中文书写系统的基本单位。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每个字通常代表一个词或一个语素,具有独特的形状和意义。
汉字起源于甲骨文,经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阶段的演变,形成了现在的形态。汉字的演变反映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汉字不仅是书写工具,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如“福”字在春节时的贴纸,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汉字给我带来一种深厚的文化自豪感。每个汉字都像一幅画,讲述着一个个故事,激发我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探索。
在学*中文的过程中,我特别喜欢研究汉字的结构和意义,这让我对中文的理解更加深入。
在诗歌中,我可以将汉字的美感发挥到极致:
山高水长,字字珠玑,
墨香纸韵,笔笔生辉。
看到汉字,我联想到**书法的优雅线条和墨色的深邃,听到的是古筝的悠扬旋律,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在英语中,没有直接对应的文字系统,但可以通过汉字的学*,了解其独特的表意性和美学价值。
汉字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文化的传承。它丰富了我的语言学*体验,让我更加珍视和尊重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度。
1.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2.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
3.
【字】
(会意兼形声。从宀(mián)从子,子亦声。在屋内生孩子。本义:生孩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乳也。 、 《广雅》-字,生也。 、 《论衡·气寿》-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 、 《汉书》。颜师古注:“字,生也。”-六畜遂字。 、 《山海经·中山经》-苦山有木,服之不字。 、 《汉书·食货志下》-亭有畜字马,岁课息。
【组词】
字乳、 字育
1. 【中国】 古时含义不一。或指京师,或指华夏族、汉族地区(以其在四夷之中)。华夏族、汉族多在黄河南、北建都,因称其地为中国”,与中土”、中原”、中州”、中华”含义相同。初时本指今河南省及其附近地区,后来华夏族、汉族活动范围扩大,黄河中下游一带,也被称为中国”。19世纪以来,中国”始专指我国全部领土;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