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22: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22:51
“中统”一词在中文语境中通常指的是“中央统计”的简称,它可能涉及到中央级别的统计工作或机构。在历史上,特别是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中统”特指“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这是一个秘密警察和情报机构,负责国内的安全和情报工作。
在文学作品中,“中统”可能被用来指代那个时期的政治压迫和秘密监控。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历史或政治话题时。在专业领域,如统计学或政府机构中,“中统”可能被用来指代中央级别的统计工作。
“中统”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国民党时期的特定机构名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可能有所变化,尤其是在不同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下。
在**历史上,中统作为一个秘密警察机构,与政治压迫和监控紧密相关。这个词因此带有负面的文化和社会联想,与权力滥用和公民自由受限有关。
提到“中统”,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恐惧、监控和不自由。这个词可能引发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现代社会中类似现象的关注。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接触到“中统”这个词,除非是在学*历史或参与相关讨论时。
在诗歌中,可以将“中统”作为一个象征,代表过去的阴影和对自由的渴望:
在历史的阴影下,中统的幽灵徘徊,
渴望自由的灵魂,在夜空中呼喊。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旧时**街道的画面,特工在暗中监视。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紧张、悬疑的背景音乐,增强那种秘密和压迫的感觉。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中统”的词汇,但类似的秘密警察或情报机构在世界各地都有,如苏联的KGB、美国的FBI等。
“中统”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历史上的一个特定机构,也反映了权力、监控和自由的主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现代社会。
1.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2.
【统】
(形声。从糸(mì),充声。本义:丝的头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统,纪也。 、 《淮南子·泰族训》-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
【组词】
统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