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59: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59:00
槌骨沥髓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敲打骨头,吸取骨髓。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极度压榨或剥削,通常指对人的极度折磨或剥削,以至于到了极点。
在文学作品中,槌骨沥髓 常用来形容封建社会中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或者在现代语境中,用来形容某些企业对员工的极端压榨。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社会不公或劳动条件时,可能会被提及。
同义词:敲骨吸髓、剥削压迫、残酷无情 反义词:仁慈宽厚、体恤民情、关怀备至
槌骨沥髓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文献。它的使用在历史上一直与描述极端的剥削和压迫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槌骨沥髓** 反映了社会阶级之间的不平等和剥削现象。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批判那些过度剥削员工的企业或制度。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沉重和悲痛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不公、痛苦和绝望,因此在表达对社会不公的批判时,这个成语是一个有力的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直接使用这个成语,但在讨论工作环境或社会问题时,我会用它来强调问题的严重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槌骨沥髓声声痛, 人间何处觅公平? 长夜漫漫心未死, 盼望黎明破晓生。
视觉上,槌骨沥髓 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压抑的场景,如旧社会的农村或工厂。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沉重的敲击声或人们的哀叹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exploitation to the bone" 或 "榨取到最后一滴"(milking to the last drop),但这些表达没有槌骨沥髓那样深刻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槌骨沥髓 是一个强有力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极端的剥削,还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能够增强我的表达力和文化素养。
贪吏并缘,侵欲无艺,槌骨沥贿,民不聊生。
1.
【槌】
(形声。从木,追声。本义:槌子,敲击工具) 同本义。
【引证】
汉·王充《论衡》-凿所以入木者,槌叩之也。
【组词】
鼓槌;槌杵、 槌砧、 槌轮、 槌棒
捶打;敲击。
【引证】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 《三国志·袁绍传》注-收得馥大儿,槌折两脚。
【组词】
槌心、 槌牛、 槌胸踏地、 槌鼓、 槌毁、 槌击、 槌枪
2.
【骨】
尚未开放的花朵。
表示声、形、动作。
【组词】
骨都都、 骨骨农农、 骨辘辘
3.
【沥】
(形声。从水,歷声。字又作“砯”,从石从水会意。本义:踩着石头过河)。
水、泪、酒等液体下滴。
【引证】
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动滴沥以成响,殷雷应其若警。 、 宋·欧阳修《归田录》-以杓酌油沥之。
【组词】
沥血、 沥液、 沥滴
4. 【髓】 (形声。从骨,随省声。本义:骨中的凝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