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6:05: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6:05:22
火爆 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指物体或事物因高温而变得非常热,以至于可能爆炸或燃烧。在引申义中,它常用来形容某种事物或现象非常受欢迎、热烈、充满活力,或者形容某种情绪或气氛非常激烈、紧张。
“火爆”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火”和“爆”两个字组成,最初用于形容物体因高温而爆炸或燃烧。随着语言的发展,其含义逐渐扩展到形容各种热烈、激烈的事物或现象。
在文化中,“火爆”常用来形容市场的繁荣或某种事物的热度,反映了人们对活力和热情的追求。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也常用来形容网络热点或社交媒体上的热议话题。
“火爆”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兴奋和热情。它让我联想到热烈的气氛和充满活力的场景,如热闹的市场、激烈的竞赛等。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我曾用“火爆”来形容一次非常成功的营销活动,那次活动吸引了大量顾客,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诗歌: 火爆的市场,人潮涌动, 每一张笑脸,都是热情的证明。 火爆的舞台,灯光闪烁, 每一次掌声,都是激情的回响。
视觉:想象一个热闹的市场,人们忙碌地买卖,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 听觉:想象一个演唱会现场,观众的欢呼声和掌声此起彼伏,营造出一种火爆的氛围。
在英语中,“火爆”可以对应为“hot”或“explosive”。例如,“hot”可以形容事物非常受欢迎,而“explosive”则更多用于形容事物具有爆炸性的影响力。
通过对“火爆”这个词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和含义。这个词不仅形容了事物的热度和活力,也反映了人们对热情和活力的追求。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个词,以丰富我的表达方式。
1.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2.
【爆】
(形声。从火,暴声。本义:炸裂发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爆,灼也。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火爆声。
【组词】
车胎爆了;爆烈、 爆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