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0:12: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0:12:10
威凌 是一个汉语词汇,由“威”和“凌”两个字组成。其中,“威”通常指力量、权威或威严,而“凌”则有超越、压倒或侵犯的意思。结合起来,“威凌”字面意思是指以强大的力量或权威压倒、侵犯他人,通常带有负面含义,表示一种强势的压迫或欺凌行为。
威凌 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可以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威凌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威”和“凌”都是古汉语中常见的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表示强势压迫的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威凌的使用频率可能不如一些更常见的词汇,但在特定的语境中仍然有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在**文化中,威凌可能与权力结构和社会等级有关。在传统社会中,权力往往与威严和威凌行为相关联。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威凌行为的批判和反思也在增加,强调平等和尊重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威凌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不公平、压迫和恐惧。它可能引发对权力滥用和社会不公的反思,以及对更公正、平等社会的向往。
在个人生活中,威凌可能与职场霸凌、校园欺凌等现象相关。例如,在工作中,如果遇到上司的威凌行为,可能会感到压力和不安,需要寻找合适的应对策略。
在诗歌中,威凌可以被用来创造一种强烈的情感氛围:
他的威凌如狂风, 吹散了希望的种子。 在黑暗的角落里, 人们默默承受着压迫。
威凌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强权者的形象,如穿着制服的警察或军队,以及他们执行命令时的严肃表情和坚定步伐。在音乐中,可能与低沉、有力的鼓点或管弦乐的强烈节奏相关联。
在英语中,与威凌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bully”或“oppress”,它们在表达强势压迫的意义上相似,但在具体用法和语境上可能有所不同。
威凌 这个词汇在表达强势压迫和欺凌行为时具有独特的力量。通过对威凌的学*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权力结构和社会不公现象,并在语言表达中更准确地传达相关情感和意义。在个人和社会层面,对威凌行为的反思和批判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构建更公正社会的重要步骤。
1.
【威】
威力;威风。
【引证】
《说文》-威,畏也。 、 《吕氏春秋·荡兵》-威也者,力也。 、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严大国之威。 、 、 《孟子·公孙丑下》-威天下不以兵革。 、 《汉书·李广传》-威棱威乎邻国。 、 汉·贾谊《过秦论》-威振四海。 、 《明史》-为敛威去。
【组词】
威风杀气、 威弧、 威折、 威服、 威柄、 威畏、 威约、 威凌、 威绥
尊严,威严。
【引证】
《明史》-畏威保位。 、
【组词】
威荣、 威法、 威神、 威裕、 威敬、 威光、 威棱、 威德、 威锋、 威权、 威灵、 威声、 威神、 威化
2.
【凌】
(形声。从仌(bīng,冰,夌líng)声。本义:冰)。
同本义。
【引证】
孟郊《寒江吟》-涉江莫涉凌,得意须得朋。
【组词】
凌冰、 凌灾、 凌床、 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