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5:58: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5:58:32
挽狂澜: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试图阻止或扭转巨大的、难以控制的力量或趋势。它源自于自然界中试图阻止汹涌的洪水,比喻在困难或危机时刻采取行动以挽救局面。
在文学中,挽狂澜常用于描述英雄或领袖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试图改变不利的局势。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形容任何人在面对困难时努力改变现状的行为。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政治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政策制定者试图通过干预来稳定市场或国家。
同义词:力挽狂澜、扭转乾坤、转危为安 反义词:顺水推舟、随波逐流
同义词中,“力挽狂澜”强调力量的使用,“扭转乾坤”强调改变大局,“转危为安”强调从危险到安全的转变。反义词中,“顺水推舟”表示顺应形势,“随波逐流”表示无抵抗地跟随潮流。
挽狂澜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初用于描述水利工程中防止洪水泛滥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广泛用于比喻各种需要巨大努力才能改变的困难局面。
在文化中,挽狂澜**常与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联系在一起,体现了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也常用来赞扬那些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的个人或团体。
挽狂澜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敬佩和鼓舞。它让人联想到勇气、决心和牺牲,激发人们在面对挑战时的积极态度。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见证过一个朋友在团队项目面临失败时,挺身而出,通过创新和努力,最终挽狂澜,成功完成了项目。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挽狂澜于既倒, 英雄志在四方。 风浪中显本色, 星辰指引航向。
挽狂澜可以联想到汹涌的海洋和勇敢的水手,或者是激昂的音乐和战斗的号角,这些都是视觉和听觉上的强烈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em the tide”或“turn the tide”,它们都表达了试图阻止或改变不利趋势的意思。
挽狂澜是一个充满力量和希望的词汇,它不仅在语言上丰富了表达,也在文化和情感上提供了深刻的联想。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1.
【挽】
(形声。从手,免声。古字从“车”,免声。本义:牵引;拉)。
同本义。
【引证】
《小尔雅·广诂》-挽,引也。 、 《说文》-輓,引之也。 、 《广韵》-輓,輓车也。 、 《左传·襄公十四年》。注:“前牵曰輓。”-或輓之,或推之。 、 《史记·刘敬传》-娄敬脱輓辂。 、 《汉书·韩安国传》-转粟輓输以为之备。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挽炮车者。
【组词】
挽郎、 挽强、 挽满、 挽车、 挽住、 挽手儿、 挽歌郎、 挽强为弱
2.
【狂】
(形声。本义:狗发疯)。
同本义。也指狗发疯。
【引证】
《说文》-狂,狾犬也。 、 三国魏·阮籍《鸠赋》-值狂犬之暴怒,加楚害于微躯。
【组词】
狂犬
3.
【澜】
(形声。从水,阑(lán)声。本义:大波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澜,大波也。 、 《尔雅》-大波为澜,小波为沦。 、 《四子讲德论》-天下安澜。 、 《孟子·尽心上》-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 韩愈《进学解》-回狂澜于既倒。 、 《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组词】
狂澜;巨澜;澜倒波随、 澜澳、 波澜、 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