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35: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35:10
词汇“挽正”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词汇,它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挽正”字面意思是通过努力使事物回到正确的状态或位置。它通常涉及到纠正错误、恢复秩序或改善状况的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挽正”可能用来描述主人公努力纠正社会不公或个人错误的行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可能会用来描述纠正错误决策或行为的过程。
“挽正”由“挽”和“正”两个字组成。“挽”原意是拉、牵引,“正”则是正确、端正的意思。组合起来,“挽正”即通过牵引或努力使事物回到正确的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纠正错误和恢复秩序被视为重要的道德行为。因此,“挽正”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种文化价值观。
“挽正”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它暗示着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决心和努力。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有需要挽正错误决策或行为的时刻,比如在工作中纠正一个项目的问题,或在个人关系中修复误解。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挽正”来表达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对现状的不满:
在错误的路径上,我奋力挽正,
向着光明的方向,不放弃希望。
视觉上,“挽正”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在努力拉回偏离轨道的物体;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坚定有力的声音,如领导者在会议上宣布纠正措施。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ectify”或“correct”,它们在语义上与“挽正”相近,但文化内涵可能有所不同。
“挽正”是一个富有积极意义的词汇,它强调了面对问题时的主动性和决心。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准确性。
1.
【挽】
(形声。从手,免声。古字从“车”,免声。本义:牵引;拉)。
同本义。
【引证】
《小尔雅·广诂》-挽,引也。 、 《说文》-輓,引之也。 、 《广韵》-輓,輓车也。 、 《左传·襄公十四年》。注:“前牵曰輓。”-或輓之,或推之。 、 《史记·刘敬传》-娄敬脱輓辂。 、 《汉书·韩安国传》-转粟輓输以为之备。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挽炮车者。
【组词】
挽郎、 挽强、 挽满、 挽车、 挽住、 挽手儿、 挽歌郎、 挽强为弱
2.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