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9 23:11: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23:11:31
“不徐不疾”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既不慢也不快,形容做事或行动既不过于缓慢也不过于急躁,恰到好处,节奏适中。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平衡和适度的状态。
“不徐不疾”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结构为并列式,由“不徐”和“不疾”两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表达了一种状态,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更加丰富的意象。在历史演变中,这个成语保持了其基本含义,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中庸之道”,即凡事追求适度,不过不及。因此,“不徐不疾”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以传达一种平衡和谐的理念。
这个成语给人以稳重、平和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一种成熟、理性的态度。在表达时,使用这个成语可以传达出一种深思熟虑和从容不迫的形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用“不徐不疾”来提醒自己在面对压力或挑战时保持冷静和适度的反应,避免过度紧张或放松。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不徐不疾,静好如初,时光的河流缓缓流淌,带不走心中的宁静。”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个人在平静的湖面上划船,动作平稳而有节奏。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一首节奏适中的古典音乐,旋律平和而不失优雅。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either too fast nor too slow”,虽然没有形成固定的成语,但其含义与“不徐不疾”相似,都强调了适度和平衡。
“不徐不疾”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帮助我在表达时传达出一种平衡和适度的态度。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以及它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的意义。
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起初犹乍翱乍翔,~,后来乐声促奏,她便盘旋不已。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徐】
(形声。从彳(chì),余声。双人旁与行走有关。本义:慢步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安行也。 、 《易·困》。虞注:“坤为徐。”-乃徐有说。 、 《战国策·宋策》-徐其攻而留其日。 、 《孙子·军争》-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 、 《文选·张衡·东京赋》-摄提运衡,徐至于射宫。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疾】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大(人),从矢,字形象人腋下中箭。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会意。”本义:受兵伤。泛指疾病)。
轻微的叫疾。
【引证】
《说文》。段注:“析言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也。”-疾,病也。 、 《韩非子·喻老》-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 《论语·雍也》-伯牛有疾,子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