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0: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0:43
词汇“形骸”是一个汉语词汇,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形骸”字面意思指的是人的躯体,尤其是指肉体的外形。在古代汉语中,它常用来指代人的身体,特别是与精神或灵魂相对的物质部分。
“形骸”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主要在文学和哲学领域中保留其特定的含义。
在传统文化中,“形骸”常常与道教和的生死观、肉体与灵魂的关系等哲学问题相关联。
对于我来说,“形骸”这个词带有一种超脱和哲学的意味,让人联想到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在我的生活中,这个词汇较少直接使用,但在阅读古典文学或进行哲学探讨时,会遇到并思考其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形骸渐老,唯有心中那片净土,依旧青春。”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描绘古代文人或哲学家沉思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深沉的古琴音乐,营造出一种沉思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flesh”或“body”,但这些词汇在西方哲学和文学中的使用和含义与“形骸”在**文化中的使用有所不同。
“形骸”这个词汇在*文化和哲学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它不仅指代人的物质存在,还涉及到对生命、死亡和灵魂的深刻思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把握**古典文化的精髓。
1.
【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形,象形也。 、 《庄子·天地》-物成生理谓之形。 、 《易·屯》-雷雨之动满形。 、 《礼记·乐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 《孟子》-形色天性也。 、 《史记·太史公自序》-形者,生之具也。 、 《列子·说符》-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 《后汉书·张衡传》-形似酒尊。 、 、 《聊斋志异·促织》-形若土狗。 、 明·魏学洢《核舟记》-因势象形。
【组词】
形物、 条形;线形;方形;圆形;球形;梯形;三角形;正方形;多角形;多边形;口形;体形
形体,实体。
【引证】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可以隐形。 、 唐·刘禹锡《陋室铭》-无案牍之劳形。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山岳潜形。 、 蔡元培《图画》-钩勒形廓。
【组词】
形寂、 形响、 形解、 有形;无形;整形;形生、 形性、 形训
2.
【脔】
(形声。从肉。羉(luán)声。本义:小块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一曰切肉,脔也。 、 《礼记·曲记》注-嘬谓一举尽脔。 、 《淮南子·说林训》-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
【组词】
脔脔、 脔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