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0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04:05
词汇“兼土”在中文语境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可能的语境和含义出发。以下是对“兼土”这一词汇的分析:
“兼土”字面意思可能是指同时拥有或涉及两个或多个地区的土地。这里的“兼”意味着同时或并存,而“土”则指土地或地域。
由于“兼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在特定的专业领域或文学作品中出现,比如在描述历史上的领土扩张、地理特征或政治实体时。
由于“兼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明确。它可能是由“兼”和“土”两个字组合而成,用于特定语境下的描述。
在历史上,领土的兼并是国家扩张和权力集中的重要手段。因此,“兼土”可能在描述这类历史**时出现。
对于“兼土”这一词汇,可能会联想到历史上的战争、领土争端和政治斗争,带来一种复杂和沉重的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兼土”这一词汇可能不常使用,但在讨论历史、地理或政治话题时,可能会涉及到。
在创作中,可以将“兼土”用于描述一个家族或企业的广泛影响力和资源分布,如:“他们的商业帝国如同一块巨大的兼土,覆盖了全球多个角落。”
结合历史地图或战争纪录片,可以更好地理解“兼土”这一概念,它可能与领土的扩张和边界的变迁有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兼土”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词汇来实现,如英语中的“combined territories”。
“兼土”这一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在特定的历史、地理和政治语境中,它提供了一种描述领土兼并和地域扩张的方式。了解这一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并在相关话题的讨论中提供更准确的表达。
1.
【兼】
(会意。小篆字形,从又(手),从秝(lì)。字形象一手持两棵庄稼。本义:一手执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
同时具有或涉及几种事务或若干方面。
【引证】
《说文》-兼,并也。 、 《仪礼·聘礼》。注:“犹两也。”-兼执之,以进。 、 《仪礼·士昏礼》。注:“六豆共巾也。”-兼巾之。 、 《仪礼·乡射礼》。注:“并矢于弣。”-兼诸弣。 、 《孟子·告子上》-不可得兼。 、 宋·文天祥《 后序》-丞相兼枢密使。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兼百花之长。 、 蔡元培《图画》-兼筑雕刻。
【组词】
兼祧、 兼资、 兼署、 兼味
2.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