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9:56: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9:56:55
“狂瞽之说”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疯狂和盲目的话语”。其中,“狂”指的是疯狂、不理智,“瞽”指的是盲目、没有见识。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没有根据、不理智、缺乏见识的言论或观点。
在文学作品中,“狂瞽之说”常用来批评那些荒谬无稽的观点,或者讽刺那些自以为是但实际上缺乏真知灼见的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日常对话中,表达对某人言论的不认同或轻蔑。在专业领域,如哲学、社会学等,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批判某些理论或观点的荒谬性。
同义词:荒谬之谈、无稽之谈、胡言乱语 反义词:真知灼见、高见、明见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表达上各有细微差别。例如,“荒谬之谈”强调言论的荒谬性,“无稽之谈”强调缺乏证据,“胡言乱语”则强调言论的混乱和不连贯。
“狂瞽之说”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对言论的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批评荒谬言论的常用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言论被赋予了很高的价值,因此对言论的评价也显得尤为重要。“狂瞽之说”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了一种对不理智言论的批判工具。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轻蔑和否定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那些不理智、缺乏根据的言论,可能会影响人们对某些观点的接受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狂瞽之说”来批评那些没有根据的谣言或不理智的观点,尤其是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些荒谬的言论时。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狂瞽之说满天飞,
真知灼见何处寻?
莫让谣言蒙双眼,
明辨是非心自清。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在疯狂地胡言乱语,周围的人都在摇头表示不认同。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节奏快速、混乱的音乐,来表达“狂瞽之说”的混乱和不理智。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bsurd statement”或“nonsense”,它们在表达上与“狂瞽之说”有相似之处,都用来形容荒谬的言论。
“狂瞽之说”这个词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对某些荒谬言论的批判。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以及它在文化和语言中的重要地位。
使得尽狂瞽之说,披肝胆之诚。
此等~,是自求扰乱,与暴徒甘心破坏,结果无殊。
1.
【狂】
(形声。本义:狗发疯)。
同本义。也指狗发疯。
【引证】
《说文》-狂,狾犬也。 、 三国魏·阮籍《鸠赋》-值狂犬之暴怒,加楚害于微躯。
【组词】
狂犬
2.
【瞽】
(形声。从目,鼓声。本义:瞎眼)。
同本义(虽瞎但有眼珠)。
【引证】
《说文》-瞽,目但有朕也。 、 《书·尧典》。传:“无目曰瞽。”-瞽子。 、 《荀子·解蔽》-瞽者仰视而不见星。 、 明·刘基《卖柑者言》-将衒外以惑愚瞽也。?
【组词】
瞽目、 瞽者、 瞽旷、 瞽目先生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说】
古语的读法。 同: 悦
【引证】
《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战国策·魏策》-秦王不说。 、 《韩非子·内诸说上》-宣王说之。 、 《韩非子·五蠹》-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