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21:53: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21:53:37
军力: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实体的军事实力,包括其武装部队的规模、装备、训练水平、战略部署和作战能力等。
军力一词源于汉语,由“军”和“力”两个字组成。在古代,军力主要指军队的数量和战斗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包括现代军事技术和战略。
在许多文化中,军力被视为国家主权和独立的象征。在和平时期,军力的展示可以增强国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在战争时期,军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战争的结果。
军力往往与力量、威严和保护联系在一起。它也可能引发对战争和冲突的担忧和恐惧。
在个人经历中,军力可能与国家的国庆阅兵、军事演*等活动相关,这些活动展示了国家的军事实力和团结精神。
在诗歌中,军力可以被描绘为“铁甲洪流,守护着家园的安宁。”
在不同语言中,军力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相似,都是指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
军力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涉及军事、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军力这一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国际关系和国家安全问题。
1.
【军】
(会意。金文字形,从车,从勹(bāo,包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本义:围成营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军,圜围也。 、 《广雅》-军,围也。 、 《国语·晋语》-军于庐柳。
2.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