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29: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29:57
冬令: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指的是冬季的时节或规定。在汉语中,它通常与冬季的气候、活动或时间安排相关联。
“冬令”一词源自汉语,由“冬”和“令”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令”有命令、时节的意思,因此“冬令”最初可能指的是冬季的时节或规定。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冬季的气候和活动。
在*文化中,冬季常常与节庆活动如春节、冬至等联系在一起。此外,冬季也是许多传统俗和食物的季节,如吃饺子、汤圆等。
“冬令”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寒冷、宁静和温馨。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家庭团聚、温暖的火炉和热腾腾的食物。
在个人生活中,冬令可能意味着需要更换更厚的衣物,调整作息时间以适应更短的白天,以及享受冬季特有的活动,如滑雪、堆雪人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冬令的雪花,轻轻飘落,覆盖了岁月的痕迹,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英语中,“冬令”可以对应为“winter time”或“winter season”。不同文化中,冬季的*俗和活动各有特色,但都与寒冷和节庆有关。
“冬令”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冬季的时节,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联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冬季的氛围和情感。
1.
【冬】
(会意。表示时序终了,已进入寒冷季节。四季中的第四季,即农历十月至十二月)。
一年四季中秋春之间的季节,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3月,农历十月到十二月。
【引证】
《说文》-冬,四时尽也。 、 《诗·邶风·谷风》-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 《诗·陈风·宛丘》-无冬无夏。 、 《后汉书·张纯传》-冬者,五谷成熟,物备礼成。
【组词】
冬暖夏凉;冬酿、 冬温、 冬计
2.
【令】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象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本义:发布命令)。
同本义(上对下有所指示)。
【引证】
《说文》-令,发号也。 、 《诗·齐风·东方未明》-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 《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 、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 、 陈寿《三国志》-令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 《史记·陈涉世家》-召令徒属曰。 、 《战国策·齐策》-乃下令。